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是我国的传统名花,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目前多采用嫁接的方式繁殖,其中凤丹(Paeonia ostii)实生苗是采用较多的砧木。但是,凤丹种子具有上胚轴休眠的特性,严重制约着实生苗的生产。激素与低温解除凤丹上胚轴休眠方面已有大量研究,但是至今未见生理机制方面的报道。本文系统研究了常温层积时根系发育过程中凤丹上胚轴形态及种子内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几种激素和低温处理对凤丹上胚轴休眠的解除、休眠解除过程中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及其对幼苗生长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常温层积时胚轴形态及种子内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幼苗的根系长度与上胚轴分化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根长大于4cm时,上胚轴生长到感受低温刺激信号所需的生长量。在解除上胚轴休眠前,种子的生长需要少量的营养。不同根长的种子中清蛋白,谷蛋白,盐溶蛋白的含量几乎恒定;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2.不同浓度的赤霉素、6-BA、IBA和低温处理对上胚轴萌发的影响:不同浓度的赤霉素、6-BA、IBA和低温处理都可以解除根长4cm以上的牡丹种子的上胚轴休眠,但GA3和低温效果较好,6-BA次之,IBA效果较差。300 mg·L-1 GA3处理种子发芽率最高;随低温处理时间延长,发芽率逐渐升高,32天时最高;100 mg·L-1的IBA和6-BA处理种子的发芽率最高,随浓度升高发芽率递减。GA3处理的种子萌发较快,但出齐苗所需时间长;低温处理发芽耗时长,但出齐苗所需时间较短。3.不同浓度的赤霉素、6-BA、IBA和低温处理对上胚轴过程中营养物质含量及上胚轴发育的影响:不同浓度的赤霉素、6-BA、IBA和低温处理后种子中清蛋白、球蛋白和谷蛋白含量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是最大值出现的时间不一致。其中,清蛋白峰值出现的最晚。在各种处理中,赤霉素处理的种子中三种蛋白的含量最高;溶液浓度也能影响蛋白的含量,高浓度的6-BA,低浓度的IBA处理效果较好。赤霉素则以300 mg·L-1处理效果最好。低温处理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同时,不同的激素处理改变了上胚轴的形态。6-BA、IBA处理后,上胚轴显著增粗;赤霉素处理后上胚轴迅速伸长;随低温处理时间延长形态变化不大。4.6-BA、IBA和低温处理显著影响叶片的生长。其中,叶面积,叶片长度,叶宽和叶周长显著增大。但是,赤霉素对叶面积影响不大。不同浓度的赤霉素、6-BA、IBA和低温处理根系总表面积,根长,根系体积,总根尖数和生物量的积累等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都高于对照。高浓度的6-BA,低浓度的IBA处理效果较好。GA处理以300 mg·L-1的效果最好,低温处理则呈先升后降的趋势。5.低温和GA处理使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升高。其中,GA以300 mg·L-1处理为最低;低温处理的各种处理间变化不明显。6-BA、IBA处理与对照相比,各种指标变化不大。不同浓度的赤霉素、6-BA、IBA和低温处处理都没有显著的改变幼苗的荧光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