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晋南北朝时期,上承两汉,下启唐宋,是中古汉语发展史的重要时期,也是汉语发展史上的重要转型期。《抱朴子内篇》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的道家典籍,书中保留了较多的魏晋口语成分,是我们研究中古汉语的重要文献。被动句是汉语语法中重要的句式之一,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以《抱朴子内篇》中的被动句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穷尽性的全面调查统计,对其进行静态描写,作共时对比、历时分析,探讨《抱朴子内篇》中的有形式标记被动句的语法特点,为汉语语法史的研究做出一些有益探索。论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葛洪其人及《抱朴子内篇》的语言学研究价值,交代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梳理学界已有的汉语被动句研究成果。第二章对《抱朴子内篇》专书被动句作分类描写。根据有标记形式,分“于”字被动句、“为”字被动句、“见”字被动句和“被”字被动句来进行,针对不同标记形式被动句的句法语义特点、使用情况进行静态分析。通过研究发现《抱朴子内篇》中四类标记形式被动句的使用情况:“见”字被动句使用最多占37%,其次是“为×所×”被动句占35%,“被”字被动句次之,占11%,“于”字被动句占16%,“为”字被动句占2%。第三章作被动句的共时及历时研究。选取同时期有代表性的文献对每类句式作共时分析。再选取汉语史上的先秦、两汉、六朝以及隋唐时期的文献作历时比较,揭示《抱朴子》被动句在历史发展中的特点,具体表现为:(1)保留了古汉语中最古老的“于”字被动句;(2)中古时期“见”字被动句处于鼎盛时期,“见”字被动句使用广泛,这和汉语史上“见”字被动句的发展历程是吻合的;(3)“为”字被动句衰落,“为×所×”式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已成为最主要的被动句式,在这一时期的使用频率也最高;(4)“被”字被动句逐渐兴起,“被”字被动句虽然数量仍不多,但发展日趋成熟,标志着中古被动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