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当前我国将文化建设列入国家建设总布局,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迫在眉睫,本文则聚焦联系自然与人文的新遗产类型文化景观遗产,并从其动态演进的特点出发,探讨其历史演变过程及背后的内在动力机制,基于我国国情背景下文化景观的理论框架和研究实施方法依然值得继续探讨和完善。浣花溪在历史上属成都城西南近郊,从秦代建城至今经历了近两千年的持续演变,其中蕴含了包括诗歌、游赏风俗和社会价值倡导等多种文化内涵,是成都重要的历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宋代城市风景的营建机制及空间模式研究”(编号5187808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将文化建设列入国家建设总布局,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迫在眉睫,本文则聚焦联系自然与人文的新遗产类型文化景观遗产,并从其动态演进的特点出发,探讨其历史演变过程及背后的内在动力机制,基于我国国情背景下文化景观的理论框架和研究实施方法依然值得继续探讨和完善。浣花溪在历史上属成都城西南近郊,从秦代建城至今经历了近两千年的持续演变,其中蕴含了包括诗歌、游赏风俗和社会价值倡导等多种文化内涵,是成都重要的历史景观之一,并且拥有文字、图像等大量史料基础,是研究文化景观的典型案例。浣花溪文化景观的影响力和变迁史料的丰富性,是使其成为研究文化景观空间与时间要素、物质与精神要素、自然与人文要素相互统一、相互影响的典型案例。本文将文化景观的理论体系引入到浣花溪历史变迁和保护发展的研究之中,通过梳理浣花溪风景的自然环境、文化背景、物质空间和活动认知的变迁历史,挖掘出对其产生影响的动力因子,进而推导影响因子作用于风景的动力机制并探寻浣花溪风景的演变规律及发展展望。本文将内容组织为以下四个板块:第一章首先回顾了文化景观和浣花溪相关方向的学术研究背景,并分析了当前的发展动态,从而寻找到本文的突破口,即整体、动态得看待浣花溪风景的古今,并构建适用于该课题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构建文化景观理论体系并且基于历代文人诗词和地理著作相关内容的整理,借助Docu Sky数字人文学术研究平台,对风景与浣花溪的词频及关联度情况进行判定,从而界定本文所研究浣花溪风景区的地理范围及包含风景内容,划定本文研究的时空范围。第二章基于地方志、历代文人诗词游记、碑刻及舆图等图文史料,根据所划定时间阶段和空间范围,从自然地理、政治经济和社会人文三个角度,分别梳理出浣花溪各阶段的自然环境与风景建置情况、重要历史事件与人文纪念情况、城市游赏类型与组织及地理和人群认知情况;第三章分析并总结以浣花溪文化景观演变过程中自然地理、政治经济、社会人文三点动力因子与景观在互动环节中作用于动态演变的文化景观的机制,并促进文化景观的发展和延续,进而归纳出自然地理条件作用于区位、政治经济作用于认知与活动、社会文化作用于风景发展以及名人对风景生活演绎和建设的影响四点动力机制。第四章从文化景观历史层累的角度分析浣花溪风景的层累过程和演变规律,进而对未来的发展与保护工作作出展望,最后对本文作出结论总结。
其他文献
<正>术后肺炎是髋部骨折术后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术后肺炎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进一步使死亡率增加到49%[1]。术前低白蛋白血症已经被确定为髋部骨折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素[2]。临床报道证实,术后早期血清白蛋白的变化与胃癌、结直肠癌和肺癌患者术后肺炎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3-5]。而关于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发生术后肺炎的危险因素和术后早期低白蛋白血症与术后肺炎的关系研究较少。本研究探
随着现代社会机械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人们虽然从中得到了物质上前所未有的满足和享受,但也为快速生活节奏牺牲了休息时间,承担了更多精神压力。高压生活带来的种种问题不容忽视,抑郁和焦虑频发,已经成为威胁当代人健康的一大隐患。在这一背景条件下,我国城市发展由粗放式迅猛扩张转向追求城市生活品质提升,走向精细化、智能化的发展阶段,更加关注居民如何在城市生活中获得福祉。城市公园作为居民亲近自然
城镇化进程带来城市用地的外延式扩张,首先对城郊区域的村镇建设用地产生影响。同时,高质量发展又对产业用地布局提出新要求,导致近郊区村镇成为承接中心城区外迁产业的聚集地,产业入驻产生的用地需求加速村镇建设用地增长速度,产业的多样化发展又带动村镇经济增长,为村镇建设提供经济支撑,进而引导村镇空间向外拓展。但新型产业的迁入破坏村镇原有用地结构,造成村镇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低、生态空间受侵蚀、村镇用地与产业用
自上海浦东新区设立以来,国家级城市新区建设如火如荼,十九个国家级新区的规划建设引领了中国城市新区建设发展的新趋势。在国家及政府的政策扶持引导下,国家级城市新区快速展开了大规模高强度的城市建设活动,显著地改变了新区绿色生态空间的分布格局,深刻地影响了新区绿地空间景观结构及其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为了解新区规划设计及建设过程中绿地空间及其结构特征演变趋势,明确建设过程中应重点保护及需要恢复的结构空间,优
“城市应该能像海绵一样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在国内的雨洪管理规划建设过程中,以城市中心建成区为主要规划范围,通过新城区和老城区的分级分类管控,构建绿色基础设施体系模式模拟恢复城市区域的自然水文过程,最终完成低影响开发系统的规划建设任务。然而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其研究范围与规划主体的局限性,往往忽视城市边缘区范围内的自然海绵设施的保护和修复环节,致使未来城市拓展过程中水资源、水安全
运动功能对人类生产生活不可或缺,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因部分或全部运动能力的丧失,日常活动造成严重困扰。康复运动是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恢复其肢体运动能力的重要手段,通常利用重复进行适当训练诱发大脑功能重组的原理展开康复治疗。但持续训练易导致机体运动疲劳,对康复治疗产生不利影响。本文基于抓握动作设计不同的任务模式,并招募被试展开运动训练研究,运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
截止到2020年,乳腺癌正式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癌症。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对乳腺癌的早期筛查、动态监测、化疗耐药及预后评估等意义重大,但传统的检测手段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实现快速、即时检测。CRISPR/Cas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被认为是下一代诊断技术的核心。CRISPR/Cas技术构建的生物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势,在即时检测上潜力巨大。因此,本文将CRISPR/Cas12a系统引入
铝电解设备结构复杂,生产环境恶劣,受电场、磁场、热场、流场、应力场、浓度场及多场耦合交叉影响,故障频繁发生,导致电流效率降低,能耗急剧增加,污染气体排放增加,造成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等重大安全事故。而铝电解槽因大修停槽造成的经济损失更为巨大,对铝电解槽剩余寿命进行预测,进而科学合理的制定铝电解槽大修计划是铝电解行业重点研究的技术难题。本文基于铝电解槽真实历史生产数据,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深度学习理论
随着全世界能源供应不足问题的显现,页岩气作为一种新型清洁能源得到了大力开发,但由于地质环境的复杂,页岩气开采使用的水力压裂技术可能会引起如诱发微地震、地下水污染等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其中水力压裂裂缝网络的扩展是研究这些问题的关键。页岩储层天然裂缝和层状不连续面发育,导致裂缝扩展规律复杂;其次,影响裂缝扩展的因素众多,且相互耦合关联,难以建立高效的裂缝形貌预测模型。因此,本文开展了含天然裂缝页岩水力
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长期占据主体地位,而深部煤层开采仍存在诸多致灾因素,煤矿的安全高效开采还需要产学研多方位共同合作。水力压裂是常用于煤层增渗的技术手段,可以有效提高煤层渗透率、降低瓦斯含量。但由于结构面广泛赋存于煤系地层中,结构面对水力裂缝延伸的影响机制不明确,导致水压致裂的作用效果难以把控,因此,亟需开展结构面类型对水力裂缝延伸的规律研究。本文着眼于模型试验中对含结构面类煤岩材料的模拟,基于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