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洪管理的山地城市边缘区小规模水体规划管控研究——以永川区为例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1253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应该能像海绵一样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在国内的雨洪管理规划建设过程中,以城市中心建成区为主要规划范围,通过新城区和老城区的分级分类管控,构建绿色基础设施体系模式模拟恢复城市区域的自然水文过程,最终完成低影响开发系统的规划建设任务。然而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其研究范围与规划主体的局限性,往往忽视城市边缘区范围内的自然海绵设施的保护和修复环节,致使未来城市拓展过程中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问题的重现,影响城市雨洪管理的可持续发展进程。同时,大江、大河、大湖等大规模的蓝线以内的水体水系随着国土空间规划的有序开展愈发受到重视,而其他以坑塘湿地类型为主的小规模水体则不断成为城市扩张的“牺牲品”,这种缺乏规划管控的建设行为在城市边缘区更为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效果。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水文条件,以上情况在山地城市中尤为明显。因此,考虑海绵城市建设范围与主体的拓展能够帮助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城乡融合的目标。首先,基于自然水文循环过程中的径流所包括的两个重要环节——汇流过程、产流过程,分别探索其与山地城市边缘区的坑塘水面、沼泽湿地、沟渠用地等小规模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阐述山地城市边缘区自然水文格局演变以及雨洪管理的发生机制;其次,在城市边缘区研究基础上提出再分区的方法——内缘区、中缘区、外缘区的分区界定,并解构城市边缘区内外雨洪管理效益的实现逻辑,以此提出多层级下修复节点、通道、循环三大城市边缘区水文过程系统的方法体系,探索山地城市边缘区雨洪管理体系生态化修复中的径流过程修复、小规模水体体系构建、规划管控等主要内容;最后,在永川区城市边缘区小规模水体雨洪管理规划管控实例中,加以应用验证。文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从城市雨洪管理重要性以及海绵城市建设的局限性入手提出本文规划的背景与缘由,并提出在国土空间规划城乡融合背景下基于雨洪管理规划的研究范围以及规划主体拓展的必要性。第二章从国内外城市边缘区与雨洪管理的基础性研究以及山地城市边缘区小规模水体的相关认知中探索山地城市边缘区的范围与相关小规模水体的用地界定。第三章、第四章是文章的重点章节。这两个章节从原理到方法分别阐述了山地城市边缘区小规模水体在恢复城市水文循环过程中的实际作用以及山地城市边缘区对城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的补偿机制,并提出了山地城市边缘区小规模水体基于雨洪管理的规划和管控方法。第五章以重庆市永川区城市边缘区小规模水体的规划管控案例论证了上文所提出的规划管控理论与方法的合理性。
其他文献
为研究埋地管道在地震激励时管-土相互作用的动力响应问题,研发双向层状剪切连续体模型土箱,建立管-土相互作用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横向非一致地震激励下埋地管道地震响应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和振动台试验结果中的管道应变峰值均呈现出沿管道中间大两端小的现象,管道中间应变峰值最小达到两端的1.6倍左右;管道加速度、土体加速度峰值均随着加载等级的提高而增大,涨幅愈加明显,多峰
期刊
自原始社会我国就迈入了小农经济为主的农业文明时代,农地(耕地)资源也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农业发展在时间和空间层面都顺合着城市的发展规律、适应着城市的更替变换,城市与农业理应共生共荣。因而农地空间的保护对于维护城市发展与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3月1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授权和委托用地审批权的决定》提出:将永久基本农田转为建设用地审批权下放,并在北京、上海、广东、重庆等八个省份(市)试点
学位
目前步道公园因其在倡导慢行交通、串联城市空间和提升绿化环境等方面的优势而被视作重要的城市更新途径,虽然其诸多优点能带动周边建成环境要素的明显改善,但同时也造成中产阶级相继回流并诱发绅士化现象。其实由步道公园诱发的绅士化现象在全球范围内已经非常普遍,例如纽约高线公园、首尔路7017空中花园、波士顿“翡翠项链”城市公园体系等项目周边都出现了房价的猛涨。绅士化现象虽然在城市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但是
学位
水系作为人类文明起源与延续的载体,在自然环境的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其类似,土地资源在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水系的健康发育是滋养各类土地的基础和前提,合理的土地利用是维系水系健康的保障,尤其在具有敏感性与脆弱性的山地地区,水系与土地利用的关系更加紧密。而随着城市化水平的快速高涨,土地受到人类干扰的程度加大,土地利用的剧烈变化导致水系的健康状况每况日下,
学位
面对当下社会经济快速转型的过程,作为人类活动的重要载体,我国广大村镇聚落受到了严重冲击,内部空间结构发生了剧烈的分化、重组与择优,尤其是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构现象更为严重。本文的选题来源为:“村镇聚落演变的阶段特征与衍化规律”(科技部十三五重点专项“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课题编号:2018YFD1100304)。本文以浙江宁海县为研究对象,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契机下,以人居环境学和乡村地理学等理论为
学位
伴随新型城镇化进程,三峡库区进入后三峡时代,主要社会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库区原有规划对社会经济发展、人口规模增速及城市空间布局等预见性不够,出现了城镇空间建设与社会特征不协调的问题。为保证库区在后三峡时代能高效推进新型城镇化,需将城镇空间规划与社会空间研究相结合。因此,论文基于社会空间视角,研究后三峡时期城镇空间与社会空间之间的协调性,根据“构建体系
学位
<正>术后肺炎是髋部骨折术后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术后肺炎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进一步使死亡率增加到49%[1]。术前低白蛋白血症已经被确定为髋部骨折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素[2]。临床报道证实,术后早期血清白蛋白的变化与胃癌、结直肠癌和肺癌患者术后肺炎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3-5]。而关于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发生术后肺炎的危险因素和术后早期低白蛋白血症与术后肺炎的关系研究较少。本研究探
期刊
随着现代社会机械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人们虽然从中得到了物质上前所未有的满足和享受,但也为快速生活节奏牺牲了休息时间,承担了更多精神压力。高压生活带来的种种问题不容忽视,抑郁和焦虑频发,已经成为威胁当代人健康的一大隐患。在这一背景条件下,我国城市发展由粗放式迅猛扩张转向追求城市生活品质提升,走向精细化、智能化的发展阶段,更加关注居民如何在城市生活中获得福祉。城市公园作为居民亲近自然
学位
城镇化进程带来城市用地的外延式扩张,首先对城郊区域的村镇建设用地产生影响。同时,高质量发展又对产业用地布局提出新要求,导致近郊区村镇成为承接中心城区外迁产业的聚集地,产业入驻产生的用地需求加速村镇建设用地增长速度,产业的多样化发展又带动村镇经济增长,为村镇建设提供经济支撑,进而引导村镇空间向外拓展。但新型产业的迁入破坏村镇原有用地结构,造成村镇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低、生态空间受侵蚀、村镇用地与产业用
学位
自上海浦东新区设立以来,国家级城市新区建设如火如荼,十九个国家级新区的规划建设引领了中国城市新区建设发展的新趋势。在国家及政府的政策扶持引导下,国家级城市新区快速展开了大规模高强度的城市建设活动,显著地改变了新区绿色生态空间的分布格局,深刻地影响了新区绿地空间景观结构及其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为了解新区规划设计及建设过程中绿地空间及其结构特征演变趋势,明确建设过程中应重点保护及需要恢复的结构空间,优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