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长篇乡土小说评论研究——以民俗文化评论与现代性评论两大论题为核心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peter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贾平凹的长篇乡土小说是当今农村变革的一本记录册,它们不仅有深厚的文学价值还反映出社会变革的点滴,有着一定的时代意义。同样,与贾平凹长篇乡土小说相关的评论作品所组成的这个小型的批评环境,其状态也可以反映出当下文学评论所追随的文艺思潮、聚焦的批评视角同时也可以发现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以贾平凹长篇乡土小说评论中主要集中的两大论点即民俗文化与现代性问题为核心展开研究,分别归纳总结这两大论题的表现方式、评论手法和各自所展现出的特点,从而最终试图对两者的关系做一联系,并发现二者对贾平凹的小说以及整个文学评论环境带来的价值意义。  本文首先对贾平凹长篇乡土小说及其评论做了一个范围上的界定,通过文本细读、归纳演绎、文献研究等研究方法对贾平凹长篇乡土小说评论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研究这些评论能够带来的价值意义。在对贾平凹乡土小说评论总体的归纳中,划分出评论所表现出的四种批评类型即文化研究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印象批评以及文本批评,从这些批评类型中可以发现评论家进行评论撰写的论点的多以民俗文化以及现代性问题为主,并找出二者能够独立于众多评论题材之上的原因,进而对两大论题进行整理与论述。  全篇论文从评论者聚焦的民俗文化视角与现代性视角两大视角出发,发现通过这两大视角所产生的评论可以发展出民俗文化评论与现代性评论这两大评论主题。在民俗文化评论中,主要通过研究民俗文化的批评史来整理这一论题的产生与演变,总结出这一大主题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单纯阐释民俗到借以民俗发出呼声的边个过程。这种过程不仅反映了民俗文化批评走向更深刻的批评维度,同时也突显出在贾平凹乡土小说评论中评论者批评思维的变化,展现了文化民俗存在于文学批评这一理论体系之中所具有的价值;同样,在现代性评论的研究过程中,首先通过对现代性问题的讨论来界定现代性评论的涵盖范围,进而分析这些评论中对现代性问题的研究方法以及现代性评论对于贾平凹长篇乡土小说评论产生的诸种影响。进而对现代性评论与民俗文化评论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发现两大论题有着一定的差别,但更多的是相互融会贯通,结合两大论题的关系以及分别展现出的特点,最终总结出两大论题不仅表现在贾平凹长篇乡土小说评论中的价值意义,也反映出当代文学批评的发展脉络。
其他文献
作为六朝小说,《世说新语》和《幽明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语言价值,包含了较多的口语语词,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当时的语言面貌。二书均题署南朝宋刘义庆所著。《世说》历来为诸多
本文以李碧华长篇小说创作及其小说改编为对象,从美学角度入手,结合香港社会背景,对作品的悲剧性精神、悲剧的审美情境及其悲剧结尾所暴露出的问题作研究和讨论。  全文由
本文从解决对韩汉语教学的难点—"补语"出发,从句法、语义、语用和汉韩对应形式等几个切入点入手,着重分析了状态补语与程度补语.第一章阐述了本文要研究的主要问题、选题的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张伯行是康熙、雍正时期的名宦,也是清初比较有影响的理学家。论文用一章的篇幅简单介绍了张伯行的生平事迹。康熙三十一年是张伯行入仕的开始,他先后曾官拜至福建巡抚、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