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老年人静息心率水平(Resting heart rate,RHR)及其变化与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死亡的关联。方法基于新郑市2011年1月-2019年11月60岁及以上老年人年度健康体检数据构建纵向回顾性动态体检队列,通过标椎化问卷和体格检查来收集研究对象每次体检时的基本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体格测量、血压测量和静息心率测量等信息,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死因报告系统获得死亡信息。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索基线RHR水平与全因死亡和CVD死亡风险之间的风险比(Hazard ratio,HR)及其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选取至少参加三次健康体检的研究对象,探讨三次体检RHR变化程度与全因死亡和CVD死亡之间的关联;采用成组轨迹模型(Group based trajectory modeling,GBTM)依据三次体检的RHR对人群进行分组,探索RHR变化轨迹与全因死亡和CVD死亡之间的关联;同时采用竞争风险模型来分析基线RHR、RHR变化程度和RHR变化轨迹与CVD死亡之间的关联;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探讨RHR水平及其变化程度与全因死亡和CVD死亡的非线性关联;另外,分别将研究对象按随访起始时的性别、年龄、吸烟状况、饮酒状况、体育锻炼情况、超重或肥胖状况和血压状态进行亚组分析,同时采用相乘交互作用模型分析基线RHR与不同亚组对全因和CVD死亡的交互作用;最后,本研究通过排除三次体检时间间隔大于3年的人群进行敏感性分析来评估研究结果的稳健性。本研究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3.0、SAS 9.4和Stata 16.0软件实现,检验水准取双侧α=0.05。结果1.截至2019年11月15日,本研究共纳入83849名研究对象,中位年龄65(四分位数:62-73)岁,男性39582人(47.21%),女性44267人(52.79%)。队列累计随访444451.00人年,中位随访时间5.95年,期间发生全因死亡人数11424例,死亡密度为25.70/1000人年;其中,CVD死亡人数6313例,死亡密度为14.20/1000人年。2.本研究发现RHR在70~74、74~79和≥79次/分组的全因死亡和CVD死亡密度均高于RHR<70次/分组,其中RHR≥79次/分组的死亡密度最高。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在调整基线年龄、性别、婚姻状态、吸烟情况、饮酒情况、体育锻炼、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后,与RHR<70次/分组相比,RHR为74~79和≥79次/分的人群的全因死亡和CVD死亡风险均显著增加,其HR(95%CI)分别为1.123(1.062-1.188)、1.259(1.190-1.331)和1.175(1.089-1.267)、1.307(1.212-1.410)。竞争风险模型分析结果相似。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显示,调整潜在的混杂因素后,基线RHR与全因死亡和CVD死亡的关联均呈现线性剂量-反应关系,RHR每增加10次/分,发生全因死亡的风险增加11.5%(HR:1.115,95%CI:1.090-1.142),发生CVD死亡的风险增加13.2%(HR:1.132,95%CI:1.097-1.168)。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基线RHR与全因死亡和CVD死亡风险的关联基本一致。另外,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基线RHR与年龄、饮酒状态、超重或肥胖状态和高血压状态对全因死亡风险存在相乘交互作用(P<0.05),基线RHR与年龄和高血压状态对CVD死亡风险存在相乘交互作用(P<0.05)。3.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调整潜在的混杂因素后,与RHR变化-7~5次/分组相比,RHR变化<-7和≥5次/分的人群发生全因死亡风险的HR(95%CI)分别为0.906(0.860-0.955)和1.083(1.028-1.141),发生CVD死亡风险的HR(95%CI)分别为0.901(0.839-0.968)和1.124(1.049-1.205)。竞争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没有明显改变。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显示,调整潜在的混杂因素后,RHR变化与全因死亡和CVD死亡的关联均呈现非线性关联,RHR降低10次/分,全因死亡和CVD死亡风险均最低,发生全因死亡的风险降低约10.2%(HR=0.898,95%CI:0.842-0.958),发生CVD死亡的风险降低约10.6%(HR=0.894,95%CI:0.819-0.976)。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RHR变化程度与全因死亡和CVD死亡风险的关联基本一致。4.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在调整年龄、性别、婚姻状态、吸烟情况、饮酒情况、体育锻炼、BMI、SBP、DBP和第一次体检时RHR后,相较于RHR处于稳定轨迹组的人群,RHR降低轨迹组研究对象的全因死亡和CVD死亡风险均较低,其HR(95%CI)分别为0.744(0.684-0.810)和0.689(0.612-0.776),RHR升高轨迹组人群的全因死亡和CVD死亡风险均增加,其HR(95%CI)分别为1.338(1.222-1.465)和1.292(1.144-1.459)。竞争风险模型分析、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RHR变化轨迹与全因死亡和CVD死亡风险的关联基本一致。结论1.在老年人中,高水平的RHR是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基线RHR水平的升高,全因死亡和CVD死亡风险均增加,且基线RHR与全因死亡和CVD死亡风险之间呈线性关联。2.RHR变化程度与全因死亡和CVD死亡风险之间呈非线性关联,一段时间内RHR水平升高对死亡发生风险有增加作用,RHR适当减慢可以降低死亡发生的风险,但降低更多并没有显示出对死亡率的益处。3.RHR水平持续升高状态对全因死亡和CVD死亡风险具有增加作用,而保持缓慢降低状态可降低全因死亡和CVD死亡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