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体系功能充分发挥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一个地区的金融生态状况,不仅影响该地区货币政策传导、资源配置效率、金融稳定发展,而且决定着该地区对经济、金融资源的吸引力,并最终决定该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优劣的评判依据包括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稳定程度,金融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及其在农村的执行状况,农村信用环境的健全程度,以及地方政府对农村金融活动的管理方式和介入程度等。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作为农村金融发展的外部条件,对农村经济发展有很大影响。因此,正确认识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与农村经济的辩证关系,系统深入地探讨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以及农村金融主体与外部环境间的相互依赖及相互影响关系尤为重要。通过对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研究,可以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本文在吸收国内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吉林省农村金融的生态环境,尝试给出符合吉林省实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支持路径,为政府政策选择和决策提供决策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界定了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相关概念,阐述基础理论,奠定论文的研究基础。其次,回顾典型发达国家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情况,总结对吉林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发展的启示。第三,从经济环境、信用环境、法制环境、政府服务环境等方面阐述了吉林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了吉林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当前吉林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信用环境缺失、农村金融法制建设滞后、政府服务功能不健全。最后,从吉林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状况出发,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挥政府在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中的主导作用、夯实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法律制度建设、推进农村信贷担保体系建设、创新信贷方式以及建立和谐的银企关系等改善吉林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