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类萃取剂萃取硼酸的机理及其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qo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硼及其化合物在国民经济及工农业生产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原料主要来源于固体硼矿和卤水矿。在盐湖卤水的开发过程中,硼的高效分离既可以制备高品质硼酸产品,也可降低硼对生产锂、镁等有价元素产品品质的影响。因此,盐湖卤水中的硼资源的高效分离提取,对促进我国盐湖资源的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溶剂萃取法受溶液中硼酸含量的限制小、工艺流程短、生产设备简单、操作简便,是最具工业应用前景的从盐湖卤水中分离提取硼的方法。本论文采用溶剂萃取法进行含硼卤水萃取硼酸机理和工艺应用研究,开发高效萃取硼酸的新工艺。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从一元和二元脂肪醇中筛选出两种一元脂肪醇A1416和2-丁基-1-正辛醇以及一种二元脂肪醇2,2,4-3-甲基-1,3-戊二醇(TMPD)作为络合萃取剂,并构建了硼酸络合萃取的萃取体系。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了三种萃取体系萃取硼酸优化的工艺参数:萃取剂浓度分别是50 vol.%A1416、2.0 mol/L 2-丁基-1-正辛醇、0.4 mol/L TMPD,相比O/A=1/1,p H=1,该条件下,对硼酸的单级萃取率分别为88.60%、89.21%、89.56%,经过三级逆流萃取硼酸萃取率均超过99%;通过斜率法确定了2-丁基-1-正辛醇与硼酸的萃合比约为1.5,TMPD与硼酸的萃合比在初始浓度c(TMPD):c(B(OH)3)<1时为1.17,初始浓度c(TMPD):c(B(OH)3)>1时为2.17。(2)采用恒界面池法分别考察了2-丁基-1-正辛醇和TMPD两种萃取剂萃取硼酸的动力学,探究了相界面面积、搅拌转速、反应物浓度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萃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萃取体系的萃取过程均发生在两相界面区域,萃取反应受扩散和化学反应共同控制,主要扩散阻力区集中在水相;298 K时,2-丁基-1-正辛醇/煤油和TMPD/CCl4从卤水中萃取硼酸的动力学速率方程分别为R=7.231×10-3[B(OH)3][R(OH)]~2和R=2.928×10-2[B(OH)3][TMPD];求得两种体系萃取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9.038 k J·mol-1和21.244 k J·mol-1,均为扩散和化学反应共同作用的混合控制类型。热力学实验结果表明,2-丁基-1-正辛醇/煤油萃取体系对硼的萃取为自发放热反应,TMPD/CCl4萃取为自发吸热反应。(3)采用IR光谱、~1H NMR谱等手段研究了2-丁基-1-正辛醇和TMPD萃取体系的萃取机理,萃取剂的醇羟基与硼络合形成萃合物进入到有机相。采用Raman光谱研究了不同含硼料液中硼的存在形式及其相互之间转化关系,结果表明随着p H增加,硼以B(OH)3向[B(OH)4]-及多聚态的硼氧配阴离子进行转变,使硼萃取率降低,TMPD能直接与溶液中B(OH)3和[B(OH)4]-进行络合反应;采用React IR光谱仪对萃取过程中的有机相进行了监测,随着萃取反应的进行,有机相中出现硼酸酯B-O的吸收峰且强度逐渐增强,2-丁基-1-正辛醇与硼络合时同时有一元和二元硼酸酯生成。(4)采用GAMESS程序包中B3LYP/6-311(d,p)密度泛函方法,对2-丁基-1-正辛醇和TMPD萃取硼酸过程中的主要化学物种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B(OH)3中的硼氧键为双键,比[B(OH)4]-的单键更为稳定;2-丁基-1-正辛醇与硼的络合反应中,络合物BR和B2R的硼氧键键级依次降低,稳定性下降,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变结果表明B(OH)3从水相到有机相的迁移是反应的主要阻力,反应焓变结果表明萃取过程是放热的;TMPD与硼的络合反应中,TMPD与B(OH)3络合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比TMPD与[B(OH)4]-的更低,表明TMPD更容易与B(OH)3发生络合,且TMPD与B(OH)3反应形成B3L和BDC是主要反应,反应焓变计算结果表明整个萃取过程是吸热的。(5)对A1416/煤油、2-丁基-1-正辛醇/煤油和TMPD/CCl4三种萃取体系进行多级逆流萃取实验及反萃再生工艺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全流程实验。以A1416/煤油为萃取体系,开展了离心萃取器的水力学和传质性能研究,并在箱式混合澄清槽上开展了循环串级全流程工艺放大实验,硼酸萃取率达到99%以上,反萃液H3BO3浓度在45~50 g/L,未经过处理的反萃液纯度>97%。通过对平衡后萃取与反萃取段各级样的分析,揭示了硼酸及Li+、Na+、K+、Ca2+、Mg2+等离子在萃取循环过程中的分布规律,为构建盐湖复杂体系的串级萃取理论提供了基础数据,并为将来进一步工艺放大时的工艺设计与过程强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油气能源及其炼化、石化产品是现代工业发展与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因此石化产业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由于石化产业在开采、炼化和加工制造过程中消耗大量能源,并由此产生巨大的碳排放量,成为中国减排目标实现的重中之重。随着全球能源与各类石化产品需求的日益增加,石化产业必将面临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双重压力,由此降低石化产业碳强度必将成为未来石化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随着多年
人脸能够传达大量社会相关的信息,是与他人交往最主要的平台之一。传统的人脸认知研究主要集中于人脸识别、表情认知等领域。但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在无意识地通过一个人的脸去评价(evaluate)其一系列特质。例如,这个人是否值得信赖、是否有竞争力。那么,人脸的特质评价是如何发生的?已有许多脑成像研究关注人脸特质评价,如吸引力、信任感等。但是,fMRI等脑成像技术固然可以精确定位认知加工过程的脑功能区,其
三维电子断层成像技术是透射电子显微镜中应用最广泛的三维重构技术,它通过样品的倾转系列线性投影图像来对原始样品三维结构进行重建。由于需要收集大量的倾转系列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该技术在实际运用中存在许多理论和实验问题。首先,由于常规的透射电子显微镜无法收集样品倾转至高角度的图像,致使重构结果在傅里叶空间中存在一个锥形的信息缺失的区域,通常称为缺失锥,这使得重构的结果中存在严重的假象。另一方面,随着扫描
目的研究局部激光消融治疗前列腺癌的病理转归、影像学评估方式;探讨多光纤联合消融前列腺的布针方案、消融灶特点以及有限元仿真在制定前列腺癌适形消融策略中的价值;探讨激光局部消融治疗人局限性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对犬前列腺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单针局部激光消融并作病理学检查,观察消融灶的病理改变,将大体病理对前列腺消融灶的测量结果与超声造影和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利用有限元仿真的方法分
目的: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据估计每年全球有超过一百万的女性罹患该病,约占肿瘤总数的25%。乳腺癌也是女性因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尤其是沿海开放城市,上升更快。因此,乳腺癌已成为当前对女性健康危害最为严重的肿瘤问题之一。很多肿瘤相关因子表达出现异常或功能出现相关改变与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紧密相关,而深入研究这些肿瘤相关因子的功能和作用机制为发现乳腺
天使综合征(AS)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神经发育性疾病,该疾病是由于母源的基因UBE3A突变同时父源基因印记不表达引起。该基因的编码蛋白UBE3A,是一个E3泛素连接酶。尽管有关于UBE3A的底物报道有一些并被证实,但较多都是在细胞系中的验证,这些蛋白在神经系统的功能研究依然不清楚。本研究采用稳定同位素标记小鼠(SILAM)结合大规模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手段探究UBE3A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底物。在AS小鼠中
随着量子化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硬件水平的不断提升,密度泛函理论由于其兼具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的优点,正受到科研工作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相比于传统的密度泛函,本文所采用的最优调控区间分离密度泛函,能够合理地描述电子局域和电子离域作用,从而可以更加准确高效地预测分子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有机π-共轭分子材料因其结构的可修饰性与优异的光电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光电领域。本文主要在分子水平上对有机π-共轭分
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数据的对比度由组织的弛豫特性和成像参数共同决定。然而由于个体性差异的影响,相同的经验成像参数并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被试。因此理想的情况是,可以在不同的成像序列中针对每一个接受扫描的被试制定个体化成像参数,以实现个体化扫描,或是通过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图像对比度进行优化。本项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样本知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用于修复对比度
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体育也得到空前的发展,职业化体育是体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中,排球职业化最早出现在英国,随后扩展至欧洲其他国家,排球职业化是排球运动未来的发展趋势。顺应这一发展趋势,越南自1996年就开始改革排球管理制度,实现排球职业化,依靠市场经济途径和通过建立全国联赛制度,为排球运动创造效益。但是,这一职业化改革并不是很成功,当中存在很多问题,诸如排球市场份额不大,甚至近
杨树(Populus)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林木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然而干旱严重影响了人工林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根的生产力对于调控杨树的耐旱力来说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根生长于地下给研究带来了更多的困难,从而导致与地上部分相比,有关根的研究较少。因此,深入解析和研究杨树根调控干旱的分子机制对于杨树的大规模栽培和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前的研究证实,NF-YB转录因子可以参与植物的非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