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20-30年代,广东省制定全省通用的建筑管理制度和政策,促成开平现代建筑管理体制的初步形成;借助华侨的先进思想观念和侨汇投资资金的支持,推动了开平城乡建设的现代化进程。本文以现场调研成果和原始史料为依据,研究开平城乡建设的现代化进程,剖析开平现代建筑管理机构与管理制度的建立、建筑营造业的发展、墟市的规划和建设、近代传统村落的局部改进、商品化村落的萌芽,以及各类建筑不同程度的发展进程。论文回顾和评价相关领域既有研究成果,阐述论文研究的背景、内容和意义,确定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论文整体结构;依据原始史料文献,论述影响开平城乡建设现代化进程的社会背景——侨乡背景与地缘背景,包括华侨带来的西方现代思想观念,巨额侨汇构成的侨乡建设经济基础;政府层面的制度影响——当时广东省城乡建设政策法规的指导和督促作用,以及近代主流城市广州成功的市政建设经验、建筑业人才资源、商品集散优势等因素对相对落后的边缘地区开平的辐射性影响。在此基础上,开平建筑管理机构初步建立,建筑管理制度的初步制定和实施,现代建筑营造队伍与营造业同业团体得到发展,现代营造技术得到初步发展和应用。同时,职业建筑师开始介入重要公共建筑设计,推动了开平城乡建设的现代化进程。论文结合调研测绘成果和相关史料论述开平近代墟市的建设背景、建设过程和建设成果。开平沿用和借鉴广州市政改良的相关政策,制定了建设程序、技术要求、报批内容、建筑规范等相关政策或规定,在此基础上开展现代市政设施,新建和改建了一批墟市,是开平城乡建设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以大量的调研测绘成果和文献资料为依据,论述开平近代城乡建设的现代化进程。1900年以后,因华侨影响及其投资建设,开平近代传统村落得到局部改进,出现改进型三间两廊民居、庐居、近代碉楼建筑等新型建筑,混凝土道路、混凝土塘基、混凝土晒场等农用设施,以及篮球场、游泳池等新型运动设施,村落环境逐步改善。后期还开展了商品化村落——初步具备现代居住区特征的新业堂模范村的规划建设。这一时期建设的现代公共建筑,包括现代学校建筑、图书馆建筑、酒店建筑等,已经采用现代招标模式,由职业建筑师设计,现代营造队伍建设。本论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创新研究观念与创新研究方法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50838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