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思勉相关论文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吕思勉先是批评傅斯年在书写东北族群历史时"隐讳而不能尽言",后又批评顾颉刚关于"民族""汉族"等概念不宜......
教科书作为知识的载体与人才培养的工具,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深远。而作为中国历史教科书百余年编撰史的开端,民国历史教科书的编......
吕思勉先生史学的最大特色是“通贯各时代,周赡各领域”,其治史严谨扎实,然又非为学术而学术,始终关注着现实人生,留意于生民福祉.......
现今,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稳步推进,成效颇丰,但是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民国历史教育中都能找到相似的情形,因此研究......
由吴组缃等主编的《中国近代文学大系·小说集七》(上海书店,1992),收有20世纪初期的一篇侦探小说《血帕》,作者是吕侠。小说选自1907......
在《中国政治思想史十讲》以及写于同一时期的其他论著中,吕思勉一直在思考中国政治变迁的基本特点.他分析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中......
期刊
本文是对民国初期吕思勉先生的《新式高等小学历史教授书》做的一项专题研究。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选题的三个原由:第一,民国历......
在既往的传统政治文化研究中,多数学者对我国古代是否存在民主性思想的精华,持否定的态度。这种见解缺乏客观全面性,也不利于我国......
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的抢救性发掘,在网络时代显得坐立难安。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刘煜说:“考古学界这么多年来没出过......
一、辛亥革命前的“汉衣冠”记忆 1644年,满洲军事贵族进入山海关,开始了清帝国的统治。顺治三年(1646),清帝国当局下达了剃发......
宗教在历史上的作用,若不从具体考察之,就会流於片面的结论。如佛教自东汉明帝时传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沉默,至两晋南北朝何缘能......
作为中国20世纪的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对中国古代史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说是毋庸置疑的。严耕望的那段著名评论现在已被屡屡征......
我常常想要在阅读历史的时候,去完成对于历史学家的某种想象,那些以一身之性命负载千百年苍茫与幽思的人。时间,被文字凝固了的过去,记......
学术研究也有潮流,但吕思勉先生是不跟的。潮流过来,很自然地分了新旧,适应潮流的就是新派,不适应潮流的就是旧派。当时的潮流是西边过......
吕思勉被香港史家严耕望推崇为“前辈史学四大家”之一~①,足见其在二十世纪中国史坛的重要地位。吕氏主要以研究古史名世,同时亦......
本文选择“少数民族”和“胡人”两个概念,就学术研究对以唐朝为核心的古代社会中的民族群体如何表述和描写的问题提出看法。作者......
度量,通常是指一个人的器量和涵养。著名史学家吕思勉曾说过,人的事业成就大小,决定于其度量的大小。的确,放眼历史,能成就一番事业者,大......
20世纪初,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读中学。 文史大家吕思勉给他们教历史、地理两门课程。吕思勉上地理课,必带一本上海商务印书馆所印的......
简介 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字宾四,江苏无锡人,历史学家、儒学学者、教育家、香港新亚书院(香港中文大学前身)创校人。与......
开国第一任省委书记 宋国涛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13-09 49.80 ISBN:9787511519733 本书在仔细梳理史料的基础上,选取了......
曾经以严肃,古板面孔示人的历史书已经和从前大不一样了,变得越来越时髦了,现代了,好看了。人们喜欢读这些书,愿意看这些书,因为书里有让......
历史从来没有变得像现在这么受追捧,历史书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有趣好读。这些读起来让人上瘾的历史书掀起一波又一波的阅读热潮,这......
小趋势2015:读懂新常态 吴敬琏 厉以宁 林毅夫 等著 中信出版社 9787508636399 2015-02 45.00元 “新常态”之下的......
男孩揍着揍着就长大了 张发财1977年生于东北,原名陈芳铭,上网后起了个好玩的网名张发财。小时候,他的记忆力特好,也沉得下心看古书......
著名历史学家杨宽教授是我走上史学道路的启蒙老师。 杨宽,1914年生,上海青浦人。1919年秋入读家乡的鹤溪小学。五四新文化运动......
重读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著《师友杂忆》,记其中学读书事,越读越感慨。上个世纪初,钱穆就读于常州府中学堂,其同学中有一人就是后来的......
<正>前面提到黄晦闻的乡土教科书惹起了大麻烦,甚至间接地使人送了命,其实教科书惹风波惹麻烦的情况多着呢。比如大名鼎鼎的史学家......
自学成才的史学家吕思勉,是循着梁启超的“新史学”之路从事学术研究的,他抛弃了王朝体系突出帝王将相的“君”学,而从事超越个人......
中小学阶段是阅读的启蒙期,也是阅读的黄金期. 吕思勉在写于1921年的《答程鹭于书》一文中指出:“学生之学国文,令其自己读书为第......
吕思勉虽以治古史为业,但他是在用社会科学的眼光系统研究中国历史的演进轨迹,审视其中的基本症结,进而为革命寻求一条比较合理的......
自汉末黄巾起义(184年)到魏文帝即位(220年)的30多年里,战火不断,民不聊生.乱世之中,司马懿与司马师、司马昭父子苦心经营,终于取......
史学成果的转化就是历史知识的普及.历史知识的普及既是历史工作者人文道义的责任承担,也是学科自身存在与发展的一种需要.被海外......
吕思勉是我国现代史学大师,十分重视史学的求真。他认为史实失真的主要原因有:历史真相本身不容易看透,只能靠观察者和记录者去推测;史......
常州府中学堂,是钱穆的母校。他的同学里有著名文学家、诗人刘半农,瞿秋白是他的师弟。这不禁让人好奇,他们究竟遇到的是什么样的......
吕著《三国史话》是历史学家编著通俗读物的代表作之一。吕思勉以渊博的历史知识为基础,对三国史上存在的主要人物和事件,进行深入......
吕思勉在历史考据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其逾千万言的著述中,很大一部分是有关古史的考据文章。他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考据成就,跟......
一、先秦判例制度的形成 先秦时期为我国法律制度萌芽和发展的时期。据文献记载,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法律为西周的吕刑。吕刑应是西周......
【正】 姜太公吕尚助周武王灭商之后,又与周公旦东征东夷族熊盈17国,灭掉了少昊氏之后的齐国。周朝为了镇定东方,防止商朝的同族东......
吕思勉的学术思想有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但始终不变的是他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他认为,史学研究的目的在......
吕思勉所著的《吕著中国通史》,是成书于抗战时期的一部通史著作。与同期的其他通史著作相比,在体例、内容以及史学思想方面都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