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责任意识是判断人类是非对错的一种标准,它要求人类必须为行为结果负责任。同时,教育应当培养的是一种有责任意识、能够负责任的人,而现实状况并不理想。种种现象表明,作为正在发展的人,小学生的责任意识淡薄。论文首先梳理并挖掘了责任的内涵,从词源入手,深入分析了什么是责任;进而从责任的类型和层次进行分析,把责任依次划分为对自我与家庭的责任、对他人与集体的责任、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对生态环境的责任;接着分析了什么是意识,总结概括出什么是责任意识:是指主体在道德实践基础上基于一定社会阶级、道德原则和规范形成的对自身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认知和自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责任意识的形成。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论文的第二章总结了小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种种表现,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对自己负责方面认识不清、对他人负责方面表现淡漠、对社会负责方面表现消极。接着从每一个角度陈述了小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具体表现。比如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自制力较差、意志力水平较低,生活自理能力差、自理意识薄弱就是对自己负责方面认识不清的表现。不善于与同伴分享,主动关心他人的意识薄弱,不善于合作、缺乏宽容则是小学生对他人负责方面表现淡漠的有力证明。缺乏对公益事业的关注,集体荣誉感不强,公民责任意识不强则表明了小学生对社会负责方面表现消极。论文的第三章深入分析了小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各种原因,即在学校层面,学校教育目标理想化浮于表面,责任教育内容知识化缺乏实践,责任教育方式灌输式单一刻板;在家庭层面,家庭观念上重“学习”轻“品质”,教育方式上多“粗暴”少“艺术”,在教育环境上多“同类”少“榜样”;在社会层面,社会处于转型期各种价值观念的碰撞,教育主体各自为战,没有形成教育合力等。论文的第四章是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不同伦理学流派对责任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于是形成了不同的责任观,对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小学生是正在发展的人,他既是一个普通的“人”,本身又具有他独特的角色特点,所以对他们进行责任意识教育的时候,在内容上可以加以区分:分别从“人的立场”“学生立场”分析他们应该如何负责。在不同责任观的指导下,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把我们的教育内容落到实处。具体的培养途径包括:确立责任意识培养目标,注意层次性、渐进性;优化责任意识培养内容,在角色扮演中提升;拓宽责任意识培养方式,在实践中活动中锻炼;加大家长培训力度,提高家长自身素质;社会各界积极配合,形成联动合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