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族源而言,我国回族大致可以分为以西北地区为主的陆路回族和以东南沿海为主的海路回族。宋元时代福建泉州居住着众多的沿海路而来的阿拉伯和波斯穆斯林。数百年后的今天,泉州穆斯林的后裔已经成为我国回族的一部分,他们如何认同自己的身份?
本文以陈埭丁氏回族为例,将其置于国家民族政策的现代化背景之下,分析与陈埭回族有关的伊斯兰教信仰,同时结合认同理论,探讨丁氏回族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如何利用自己的群体优势,寻找最佳的生存空间。笔者试图通过个案的研究和民族志的描述,对东南回族在当代社会的变迁过程中的发展特征和自我调适机制的运作特征有所把握。
绪论,主要介绍选题的缘起、相关概念的诠释以及文献综述。
第一章,主要描述陈埭丁氏回族社区的概况。
第二章,以前人的研究资料和史料为基础,分析陈埭丁氏1980年代以前作为阿拉伯人后裔和汉族的双重身份认同。
第三章,分析陈埭丁氏的回族身份认同,主要论述了民族身份的重申和回族祠堂--丁氏宗祠。
第四章,主要分析自1980年代以来陈埭回族穆斯林的身份认同,内容涉及伊斯兰教在陈埭回族社区的复苏、修建清真寺以及新一代年轻穆斯林的抱负。
第五章,调查对象口述档案,以丁氏宗族精英、老少两代穆斯林为主要代表,阐述了伊斯兰教信仰在社区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并兼顾外来穆斯林及本地非穆斯林的观点和看法,通过他们的视角来看待当地社会中的陈埭回族。
第六章,借用布尔迪厄的理论分析陈埭回族的文化生产和消费行为。
最后一部分,结语。总结陈埭丁氏回族的发展历程,深化对民族与宗教、认同心理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