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价值链的动态性与企业升级——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升级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t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世界经济在国际贸易和产业组织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生产和贸易的全球化,以及跨国公司垂直一体化的产业组织结构向垂直分离结构演变。跨国公司将其核心能力放在创新和产品战略、营销以及具有高附加值的生产和服务部门,而将大批量生产和普通服务等非核心部门分离出去。国际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推进了国际分工格局的演变,国际分工从以不同产业为边界转向以同一产业价值链上不同的增值环节为边界,即形成了产业的全球价值链上的分工。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凭借资本、科技、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占据了高附加值的战略环节,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则处于全球价值链上的低端环节,成为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产品与服务的提供者。发展中国家的企业面临着如何提高国际分工地位的巨大压力。 全球价值链理论认为,融入全球价值链是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跻身全球市场、提升国际分工地位的重要途径。本文在继承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理论观点,认为企业升级与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息息相关,互相促进,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三个决定因素(交易的复杂性、信息的可编码能力、供应商的能力)的变化,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会发生动态变化,而企业就在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的动态变化中实现升级,同时企业升级又进一步促进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向更高形态更替,在这种动态循环过程中实现企业的不断升级,这就是本文提出的企业升级的系统性分析框架的主要内容。将动态的企业升级放到动态的全球价值链上去研究是本文最重要的创新之处。 本文将企业升级的系统性分析框架应用到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中去,试图为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寻找到一种有效的升级模式,同时以万向集团的升级案例来证明本文所提出的升级模式的可行性。文章最后从促进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的动态变化的角度,提出了帮助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实现升级的政策建议,以期对政策制订者有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讨论式教学法是指在课堂这一特定的教学环境中,经过预先精心的设计与组织,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围绕学习目标主动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展示结果,使学生主动地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方法。此方法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能很好地完成传统教学中传授知识的任务,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课堂是实施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改革传统的讲授法,采用讨论式教学法,能使学生养
一 案例简介    何某,男,华南某师范院校学生。大一的时候他的一篇标题为“大学头一遭‘烦恼事”’的博文引起好友的注意。“……早上6点半,这时我还正在睡梦中。忽然耳边传来一阵乒乒乓乓的声响把我从睡梦中吵醒。我一睁开眼睛头就开始痛起来,于是非常生气地说:‘谁一大早搞什么啊!吵死人!’这时从阳台传来小A的声音,他大声嚷嚷地说:‘还早呢?太阳都晒到屁股上啦!’接着继续把洗脸盆盥洗杯什么的摔得乒乓响,还心
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    1 培养目标不明确  长期以来,高校建筑工程类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晰,培养的人才与社会的需求相脱节,致使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类应用型人才存在严重短缺,其中主要因素在于高等教育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缺乏一整套成熟的培养机制,使得大部分高校毕业生缺乏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能适应社会。  建筑工程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高校必须做到能够服务于一线的业务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