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但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来看,在实践中,高校毕业生很难快速转换成现实劳动力,难以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高等教育与现实经济发展间出现了供求矛盾。本文从这一现实情况出发,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试图分析当地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本文在对人力资本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构建了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强调高等教育通过培养高素质劳动力、加快科技创新等途径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而经济实力的增长又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并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本文借鉴了国内教育经济学代表人物崔玉平教授的研究方法,测算出2001年至2013年间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0.73%,低于国内大多数学者的测算结果,经对比研究发现这主要源于劳动产出弹性系数的取值不同。如果使用同样的测算方法和劳动产出弹性的话,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的经济贡献率将普遍高于全国其他地区。高等教育0.73%的经济贡献率是远低于预期的,我们试图寻找出原因所在。本文认为高等教育作为一个生产系统,其内部资源的投入产出效率会直接影响到它的经济贡献率。如果它自身就是低效运行的话,很难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也就有限。所以,本文以长三角地区14个教育部直属高校为对象,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法研究发现其中只有6所高校是DEA有效的,其他8所高校的综合效率值都是小于1的。通过对这14所高校的研究,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长三角的不少高校中都存在产出效率不足的问题,这必然会抑制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DEA分析结果显示,高等学校运行效率低下主要是因为存在投入冗余、产出不足和发展规模不合理的问题,对此我们也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点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