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电影产业自2003年实施全面产业化改革以来发展迅速,尤其是2007年以来,中国电影产业无论是影片年度票房、国产影片数量,还是影院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特别是2009年的中国电影产业更被誉为“井喷式”的发展。面对近年来电影产业的发展,理论界对电影产业的研究也逐渐提上日程。综合近年来对中国电影产业研究的理论成果,可以发现这些理论研究的重点往往只针对电影产业的某个环节,对整个电影产业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献较少,而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全面分析电影产业的论文更是少之又少。为此本文选取产业组织理论的SCP范式为分析框架,并结合电影及其产业形态自身的特点对2007—2009年中国电影产业做整体的研究。产业组织理论即SCP分析范式最早的萌芽可追溯到1890年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书中提出了著名的“马歇尔冲突”理论,即为竞争与垄断、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的矛盾。1959年贝恩出版著作《产业组织》一书标志着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此后经过进一步的补充、完善,逐渐形成了SCP分析范式即“市场结构(Structure)—企业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本文以此为研究框架对2007—2009年度中国电影产业包括制片、发行、放映等诸多环节做整体的研究分析,综合运用定性、实证、对比、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当前电影市场做理性分析,以期在综观中国电影产业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指出制约其发展的缺陷和不足。当然本文的研究意义也在于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对近年来的中国电影产业做一次SCP范式分析的尝试。本论文在SCP分析框架内并结合电影及其产业自身的特点,积极从电影学的学科角度研究电影的创意行为,从而超越了单纯从经济学对电影产业进行组织理论分析的弱势。首先在中国电影产业的市场结构方面,由于电影产品自身的差异性以及“高概念”影片模式的高制作成本、高技术要求、品牌效应等限制性进入门槛,在当前中国电影产业的支柱“高概念”企业类型方面进入壁垒较高。但由于国家在电影产业方面的政策日益放宽,包括电影企业注册资本限制较少,而且特别是对电影产业投融资方面的关注,使得中国电影企业的融资渠道以及方式越来越多元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高概念”影片制作的进入壁垒,从而相应的弱化了该类型影片的垄断。在市场集中度上,笔者以票房收益为研究基数,分别对2007—2009年度中国电影产业在制片、发行、院线影院经营等相关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测算,并结合贝恩及植草益指标得出当前中国电影市场处于垄断竞争状态,并在一定环节如影片发行上表现出寡头垄断的特征。但随着国家对中国电影市场投融资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港台以及外资等多种性质资本进入电影业,特别是民营资本在中国电影产业中的进一步成长,国有电影单位的进一步实施改制,中国电影市场将会向更加健康、竞争有序的方向发展。其次在中国电影产业的企业行为分析方面,本文分别从电影企业的内部组织调整、电影企业融资、电影作品的创意研发以及电影的营销等几个方面对近年来的中国电影市场做了简要分析。为适应垄断竞争状态下的中国电影市场,我们主要选取了中影集团和华谊兄弟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对中国电影企业在内部经营业务拓展和电影企业融资两个方面做典型案例分析。由于电影自身的意识形态属性,我们以“中国电影企业的航母”中影集团为例分析了作为国有电影企业的中影集团在企业内部经营业务上的横向、纵向以及联合式的经营整合来确保中影集团在中国电影产业中的核心经营地位。在企业融资分析上,我们以国内最大的民营电影企业华谊兄弟为例逐步分析了华谊兄弟的融资模式以及它的上市融资,并指出上市融资必将成为未来电影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在电影的营销分析上,我们着重从整合营销、影片的档期经营以及定价行为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在影片的创意研发上,我们结合当前的“电影创意”以及影片的创作和接受等几个方面,对近年来的国产影片进行了归类总结,指出了当前国产电影创意的几个主要类型及特征。最后本文主要从中国电影的制片供给、影片技术与质量以及影院建设与票房收益等方面对中国电影的市场绩效做了简单分析。该部分主要从时间进程上的纵向发展和电影市场全球化的横向对比两个方面对中国电影产业绩效进行客观分析,指出了中国电影产业特别是国产电影在制片数量、影片技术及质量上的历时性进步,同时指出了国产影片与好莱坞“高概念”影片在制片技术、创意模式、票房收益等各个方面的差距与不足。在影院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凸显了这种横向、纵向比较所产生的结论。总体上来说,中国电影产业通过融资渠道和方式的多元化正在逐步克服资金不足的规模发展劣势,特别是几大国有电影企业和民营电影企业正逐步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尽管从进入壁垒上来看进入电影产业的门槛较低,但要短时间内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对企业的资金以及电影生产技术要求是很苛刻的;并且从市场集中度上来看,中国电影市场处于垄断竞争阶段,并在一些环节上表现出寡头垄断的特征。这些因素表明中国电影产业显然未能达到有效竞争状态。中国电影产业在产业组织合理化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此外文章将研究过程中所搜集的数据归类整理,制作附表放在文章附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