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选柱》与《说文段注》看训诂术语“犹”的用法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i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术语是学科中的专门用语,每一个术语都有严格规定的意义,它的形成和精密的程度反映着一门学科发展的水平。训诂术语作为传统训诂学的专门用语,显示出历代训诂学家在从事训诂实践时的科学态度,也是训诂学科学体系逐步完善的标志之一。先秦是训诂学的萌芽时期,两汉是训诂学的形成时期,魏晋至隋唐是训诂学的发展时期,清代是训诂学的鼎盛时期。对先秦至清代的训诂术语进行历时演变研究能真实地再现训诂学家的学术实践。因此,我们以训诂术语“犹”作为代表,探究“犹”在历时演变中的不同用法。李善《文选注》以丰富的学识与宏博的征引开创了大规模的集部注释之先河,李注的引文时代从先秦到唐代不等,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也征引了从先秦至清代众多训诂大家的注释,因此我们以《文选注》和《说文解字注》为对象,试图窥探训诂术语“犹”的历时演变过程以及它在训诂历史上的真实面貌。本文分四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介绍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及训诂术语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介绍《文选注》“犹”的用法,这部分分别介绍李善自注“犹”的用法和李善他注“犹”的用法;第三部分介绍《说文解字注》“犹”的用法,分别介绍段玉裁自注“犹”的用法和段玉裁他注“犹”的用法;第四部分别介绍《文选注》和《说文解字注》“犹”的用法比较、“犹”的内涵界定及训诂术语的规范。段玉裁认为训诂术语“犹”的基本用法是“义隔而通之”,综合散见的《说文解字注》的相关注释,段玉裁的“义隔而通之”包含以下八种情况:1.以原因释结果;2.以结果释原因;3.以相关联的动作行为相释;4.以近义词为释;5.以引申义为释;6.以临时义为释;7.推求本字(以本字之义释借字、以本字释借字);8.以今语释古语(以同义词为释的一个小类)。我们在全面考察了《文选注》和《说文解字注》中“犹”的用法之后,发现段玉裁对“犹”的界定同古注、段玉裁自注中“犹”的用法并不一致,古注和段玉裁自注中“犹”出现了以同义词为释和以连绵词的不同书写形式为释的用法,段玉裁自注中还出现了以异体字为释的用法,因而“犹”的用法并非只限于“义隔而通之”。在训诂史上训诂术语“犹”的用法和其他术语一样存在着不单一的问题,因此我们以“犹”为切入点对训诂术语规范化问题进行了讨论。
其他文献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层的反射裂缝问题一直是道路界的一项技术难题。为此,工程中常采用设置应力吸收层的方式来阻止或减缓反射裂缝的产生和发展。目前
汗疱系一种发生在掌趾、指(趾)侧,指(趾)间皮肤的复发性非炎性水疱病.常伴手足多汗,夏日多见,目前多认为汗疱系一种皮肤湿疹样反应.作者用葡萄糖酸钙治疗汗疱取得了良好的效
当今世界,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在经济、科技全球化的同时,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一个知识不断更新、科技迅猛发展、世界深刻变革的新时代,国家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正
以读为本的语文阅读教学原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积淀学生的语文素养,以期提高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和人文素养。把以读为本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重在引导学
为什么我们的教育、大学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根本原因在于体制。作为个体的教育工作者,想必不应去等待体制的变革,而应从自己脚下开始去改革我们的教学。在我们的课堂里关键词
唐代在我国历史上创造出一个极为繁荣富强的盛世,也在文化上谱写出一段极为恢弘壮丽的篇章。唐代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都取得显著成就,这些因素也使在现实生活基础上呈现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于旅游休闲需求的日益增强,城镇型风景区以其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到来。以鼓浪屿为例,近几年来鼓浪屿游玩的游客量已远远
家庭作业是巩固课堂学习一个非常重的手段,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与家庭作业的完成度有着很大的联系,这就需要教师制定出来正确的家庭作业布置策略,为小学生学习打下良好
语性理论是文学翻译理论,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翻译理论,在当代国内外翻译理论中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开辟了译学研究的新途径。本文是《语性理论与文学翻译》书评,在此介绍全书
<正>粉刺常见于面部、颈部、胸部及背部,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皮肤损害。粉刺的产生主要是内在因素的作用,如油脂腺分泌过量;食过量油大及刺激性食物、甜食等;睡眠不足、神经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