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现代化新道路的现实选择。共同富裕是物质生活富裕和精神生活富裕的两个方面的全面富裕。物质生活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客观基础,克服收入差距等不平衡问题,是在物质层面实现共同富裕的首要任务。精神层面实现共同富裕要求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现代化新道路的现实选择。共同富裕是物质生活富裕和精神生活富裕的两个方面的全面富裕。物质生活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客观基础,克服收入差距等不平衡问题,是在物质层面实现共同富裕的首要任务。精神层面实现共同富裕要求在共享发展理念下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有效提升人们的主观幸福感和获得感。国家从区域层面调整治理方式,坚持共享发展理念,高效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同时实现收入差距的收敛和居民经济获得感的提升,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借助区域一体化战略实现共同富裕要求我们在客观层面关注收入差距的同时,更要重视在主观层面缩小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居民之间的心理不平衡感,进一步提升人们的经济获得感。然而,现有文献大多集中探讨在客观层面区域一体化政策对于收入差距的政策效应,在主观层面关注区域一体化政策影响居民经济获得感的相关文献尤为缺乏,这就为本文的研究留下空间。本文从客观和主观两个层面共同评价我国区域一体化政策的政策效果,将现有区域一体化政策绩效的考量指标逐步从重点包括经济发展的客观指标向兼顾居民经济获得感的方向转变,促使我们对区域一体化政策绩效的评价更加全面。与此同时,本文克服现有研究将区域一体化政策整体作为虚拟变量的局限性,深入到政策内容本身,在区域一体化政策的整体框架下考察不同政策措施的差异性功效,使我们对区域一体化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全面和科学的把握,厘清现有区域一体化政策措施的优势和局限,为进一步完善优化现有政策体系提供理论支持。本文利用Python软件对2003~2018年泛珠三角区域一化政策文本进行文本挖掘和量化分析,基于政策文本主题从交通互联互通、行政壁垒弱化、经贸产业合作和劳动力市场融合四个角度划分政策类型,然后利用包含政策措施、政策目标、政策反馈和政策力度四个维度的政策指数评估模型,依次构建交通政策措施指数、行政政策措施指数、经济政策措施指数和劳动力政策措施指数,并对政策指数进行充分的稳健性检验。最后在客观层面研究我国区域一体化政策对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效果和作用机制,在主观层面探究区域一体化政策影响居民经济获得感的政策效应和提升路径。研究结论如下:首先,从客观层面来看,区域一体化政策具有缩小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效应,且这一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下均成立。区域一体化政策缩小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效果在不同阶段和不同地区具有异质性,仅当同时实施促进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的政策措施时,地区居民收入差距才可趋于收敛,且距离产业转出地越近的地区收敛效果越明显。在区域一体化政策影响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机制研究中发现行政政策措施通过引导资本向欠发达地区扩散,是缩小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渠道,对地区居民收入差距收敛的效果最显著。其次,从主观层面来看,区域一体化政策的实施可以显著提升居民经济获得感,其中行政政策措施的提升作用最明显。相比于具有大学以上学历水平的人群,区域一体化政策实施更有助于提升低学历人群的经济获得感。相比于大城市和农村地区,区域一体化政策对小城市地区居民经济获得感的提升效果更明显。在不同收入水平的劳动力群体中,区域一体化政策的实施更有利于低收入群体提升经济获得感。对区域一体化政策影响居民经济获得感的作用机制的研究发现劳动力政策通过提升居民就业概率、改善居民收入水平和完善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均可以显著提升居民经济获得感;行政政策措施通过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可以最大幅度地提升居民经济获得感。农村地区居民提升经济获得感依赖于行政政策措施和交通政策措施对人们就业和收入水平的改善,小城市地区居民经济获得感提升主要借助行政政策措施对他们收入水平的提升。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利用文本量化分析方法,深入到政策内容对每一具体政策措施进行归类量化得到政策措施指数,并以客观层面地区居民收入差距和主观层面居民经济获得感同时作为区域一体化政策绩效的考核指标,更加全面地衡量区域一体化政策效的实施效果,可以为我国进一步优化配置现有区域一体化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党的二十大报告三次提到平安中国及其建设。作为平安中国的有机组成部分,边境地区地理位置特殊、战略地位重要,在平安中国建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目前,边境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安全风险较多较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重安全轻发展等问题,亟须统筹边境发展和安全、推进边境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升边境地区吸引力、创造温馨的宜居环境,进而确保边境安全,促进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以边境新安全格局保障国家新发展格局。
词汇加工是言语表征的基石。情绪词,作为兼具情绪义和概念义的一类特殊词汇,其认知加工机制受到语言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情绪直意词和情绪隐含词的区分是情绪词研究领域的新突破。关于两类词汇认知加工的时间进程及神经激活,学者得出不一致的结论。这可能是因为情绪隐含词通达语义信息时,需消耗更多注意资源。而以往研究忽视了注意在情绪直意词和情绪隐含词加工中的重要作用。鉴于此,本研究采用高时间分辨
边境旅游是一种极其特殊的旅游形式,其本身的政治敏感性使其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不安全性,同时这种不安全性对边境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产生影响。在对国家安全与边境旅游关系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本研究以东北地区代表性的边境旅游城市为案例,分析东北地区边境旅游发展中的国家安全问题。研究认为:社会安全是影响东北地区边境旅游安全的共性问题,不同边境地区旅游安全问题存在差异,中朝边境、中蒙边境旅游的安全问题分别为旅游者
面对山地精准农业信息化监测的需求日益迫切,传统农业遥感调查手段难以满足精细化农业信息获取需求,同时喀斯特山区复杂地表环境和气候环境对传统农业遥感监测带来难以克服的巨大挑战。随着微波遥感技术的发展,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为多云雨区农业遥感监测带来新的契机,但复杂的成像机理导致SAR影像信噪比低、表达能力弱的特点,成为目前利用SAR开展农业遥感监测普遍
“后殖民成长小说”在后殖民文学中占有主导地位,属于后殖民文学“逆写帝国”的范畴,表达了后殖民作家反帝国主义和反殖民主义的写作立场,以及构建民族国家身份的文学主题。后殖民成长小说通常沿用现代主义反成长小说的叙事常规,提倡以形式上的颠覆来反抗殖民/帝国主义话语,抑或采用后殖民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叙事手法,借助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神话元素构建民族文化身份。大多数后殖民成长小说融合了以上两种叙事模式。然而,后
乡村振兴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兴边富民行动政策的实施,使西南边境地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中国西南边境空心化问题关系到中国边境地区的领土安全、经济建设和发展、人口迁移和流动等一系列问题。从微观和宏观视角分析边境地区空心化成因和影响,提出边境地区空心化的治理应以安全为前提、稳定为保障、发展为关键,并从微观层面多主体、多视角提出相关建议,对中国边境地区空心化的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恐惧情绪对于物种繁衍生存具有重要的意义,是物种进化和生存过程中最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情绪。由恐惧情绪诱发的本能防御行为能协助动物躲避天敌捕捉的危险,从而提高动物的存活率。视觉是动物感知外界环境的重要线索输入途径之一,大部分动物在进化的过程中演化出基于视觉信息诱发本能恐惧防御行为机制以逃避天敌捕捉。在快速识别危险信息的视觉系统协助下,大脑整合视觉信息并做出合适的防御策略。视觉系统如何快速检测环境中危险
论文从创伤书写角度讨论加拿大文学作品中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裔加拿大儿童在战时拘禁区生活经历的描写。毋庸置疑,在这次世界级冲突中,日本法西斯发动的战争对世界人民尤其是亚太地区人民带来了不可饶恕和不可遗忘的伤害。同时,他们也给身在异国(主要为美、加、澳、英等同盟国)的日裔平民造成了伤害,远在太平洋彼岸的北美日裔居民遭受的战时拘禁就是一例。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土生土长的日裔加拿大
青白瓷为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的大宗商品,但目前关于宋元外销瓷青白的研究相较于龙泉青瓷与青花瓷略显单薄。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载有青白瓷的沉船以及水下文物点的发现,使更为深入的外销青白瓷及其海上贸易研究成为可能。本文导论部分介绍了青白瓷贸易和相关沉船的研究现状。第二章介绍了全球史理论的基本内涵和对海洋的再认识,并在全球史理论框架下分析了宋元时期海洋贸易中的区域关系和瓷器贸易的兴起。第三章论述了汉至元代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