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 论: 区域历史地理学理论与实践的再探索 区域历史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基于这一点,本章从现代地理学的一些理论问题和实践出发,阐明了进行区域历史地理研究的必要性、重要性及研究方法的革新,并针对研究区域提出了具体研究方案。 一、地理系统二象牲理论的提出与区域地理学 地理事物(自然、人文)是事物地域化形成的。因此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其他学科研究对象地域化的结果。地理事物对自己所定义的地域空间发生充填,也就是使空间特化,这种特化了的空间就是区域,我们称之为地理事物的区域性;地理事物是相互之间发生不可忽视的联系而形成结构、并且有动力状态的地域化事物,这种结构与状态的综合外在表征就是景观。也就是说,地理事物有一种依赖于地域特点,受制于相互联系的运动和行为,我们称之为地理事物的环境性。 环境性与区域性是地理系统的二象性。这就要求地理科学研究者从两个角度来解析其研究对象。第一个角度是把研究对象认识为环境,把握对象的内部结构和联系。在这里,状态和结构是基本分析范畴,它们的演化主要是定义在时间域上的;第二个角度是把研究对象认识为区域,研究区域这一现象的空间联系和空间过程。在这里,地理空间是基本参考系。在更多情况下,这二者是结合在一起的,因为任何地理过程,总是发生在一定的区域中,是一定环境中的内部现象。 既然区域性是地理事物(自然、人文)的一个基本特征,区域化原理也是现代地理学理论体系赖以建立的一个支点,以区域为研究对象的区域地理学理应受到重视和得到发展。区域地理学要想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在原有的以简单描述区域特性和区间差异为核心向更高层次迈进一步。即充分吸收现代区域科学的方法,以地理事物的环境——区域二象性为理论基础,注重对区域特点、地域内部组织结构和联系(即环境)、空间联系及其规律或模式(区域)的研究。地理系统二象性理论的提出为区域历史地理研究的复兴与加强提供了新的契机。 二、地理系统和地理过程地位的确定与区域历史地理学 综合性是地理学一贯坚持的基本原则之一。归结到方法论上就是系统性。 一 且 一地理系统是指“地球表层具有一定分类意义、可以表征的地域范围内,由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等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动态统一体。”也可以称之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过程是地理系统状态或结构单向演化的表现。地理过程是随着地理系统与生俱来的,有系统就有过程。过程分析包括机制过程和时间过程分析。时间过程也就是历史地理学(含区域历史地理学)所强调的“历史”。历史观念对地理系统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三、区域及本文研究区域的选定 对于“区域”这个概念,具有根本意义的一点是,一个区域各组成部分之间在特征上存在高度相关性。历史地理研究的“区域”就是指在人类活动参预下形成的具有历史发展共同性及某种共同经济文化特征的人地关系地域综合体。在这里,历史文化指标是占有重要地位的。行政区划是阶级社会以来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范畴,具有历史继承性特征。尤其是一些历史悠久的相对稳定的行政区域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行政地域单元内自然、社会、经济、文化和民族的同一性。从历史发展角度看,陕南汉江走廊(行政区划上的现今陕西省汉中、安康两地区,后同)这个区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归属在同一政区内(府、州等二级统县政区)。就是被拆分后,也一直表现出很紧密的联系。而且,合的趋势总是大于分的趋势。 四、论题研究与人地关系研究的提出 论题地理学亦称系统地理学,即按论题,系统分析各个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及存在的问题。这是区域研究的纵深发展。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即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形成过程、结构、特点和发展趋势。自从二次大战后,全球性的资源、能源、环境、人口、粮食等等问题显得日益突出。这是人地关系失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内部主要过程失控的反应。人们将这些问题归纳为PRED问题(P—population人口,R—resource资源、E—environment环境、D—de-velopment发展)。本文选取以下几个因索,以PRED问题为中心,对陕南汉江走廊这一区域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结构、功能、机制与过程及其历史演进的规律做一研究,以期阐明区域开发各阶段的特征及发展趋势。其具体内容包括: 1.历史政区及地理研究 2.历史人口地理研究 3.历史聚落地理研究 4,历史区位与交通研究 5.历史环境与灾害研究 6.综论:历史时期陕南汉江走廊区域地理系统的演化及其现实意义第一章 历史政区地理研究 一个区域政区的设置、变化和发展受到区域地理条件(自然、人文)、区域间的地缘关系、区域的经济开发和区域社会组织内部矛盾运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