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神经系统中,副交感神经是针刺调节肠运动的重要通路。本实验分别以不同电针刺激量电针正常野生型小鼠、M2M3受体敲除小鼠、M2受体敲除小鼠后,三种小鼠空肠内压的变化,从而探讨M受体在针刺调节肠运动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及针刺量效关系。方法:选取90只雄性小鼠,CL57BL/6野生型小鼠30只、M2M3受体敲除小鼠30只、M2受体敲除小鼠30只,共三组。将自制肠内置水囊测压头置于小鼠空肠,通过压力转换器测定小鼠空肠肠内压。拟定频率为2/15Hz,选用电针刺激量为1 mA、2mA、4mA、 6mA、8mA的电针强度,待小鼠肠波稳定后,分别使用上述针刺强度电针“曲池”、“上巨虚”、“天枢”、“大肠俞”四穴,时间为1分钟。记录并分析针刺前及针刺后空肠波型的频率变化。结果:(1)M2M3受体敲除小鼠、M2受体敲除小鼠、正常野生型小鼠三种小鼠电针“曲池”、“上巨虚”两穴后小鼠空肠肠内压增高;电针“天枢”、“大肠俞”后小鼠空肠内压降低。(2)M2M3受体敲除小鼠、M2受体敲除小鼠电针四穴效应不如正常野生型小鼠针刺效应。(3)电针正常野生型小鼠四个穴位,从初始计量1mA开始即有效应,当针刺强度达到2mA时,肠内压较针前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度为4 mA、6 mA、8 mA时,肠内压较针前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合图1-图4量效关系图,柱状图以及波形,电针刺激“曲池”、“上巨虚”穴后M2-/-/M3-/-较正常野生组小鼠起效电针刺激量后移,而M2-/-小鼠呈缓慢上升的过程。电针刺激“天枢”“大肠俞”后,M2-/-/M3-/-较正常野生组小鼠起效电针刺激量后移,而M2-/-小鼠针刺则呈缓慢下降的过程。电针M2-/-/M3-/-/-鼠四个穴位后,曲池穴在针刺强度为8 mA时,肠内压变化较针前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巨虚则针刺强度为6 mA肠内压变化较针前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天枢在针刺强度为4mA时肠内压变化较前比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而大肠俞肠内压变化针刺前后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电针M2-/-小鼠四个穴位后,曲池穴在针刺强度为4mA时,肠内压变化较针前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针刺强度为6mA时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上巨虚则针刺强度为6 mA时,肠内压变化较针前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天枢在针刺强度为6mA时肠内压变化较前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而大肠俞在针刺强度为6 mA时肠内压变化较针前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针刺对空肠运动的调节跟自主神经密切相关。针刺曲池、上巨虚能促进空肠运动,其机制主要是通过激活副交感神经通路完成;针刺天枢、大肠俞能抑制空肠运动,其机制主要是通过激活交感神经通路完成。(2)电针刺激量跟效应存在量效关系,在一定的针刺强度范围内,表现为针刺强度越大,效应越强。(3)这种量效关系也跟M受体息息相关,当M2M3受体敲除后,针刺效应的传入受阻,其针刺效应大大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