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清宫作为古代帝王皇家夏日游憩避暑,冬日御寒疗养的专属离宫,已有6000多年的园林历史。骊山、温泉、适宜的局地小气候等客观自然条件孕育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成就了华清宫的恢弘与壮丽,尤其在唐玄宗年间,形成“苑——宫—城”的庞大空间格局,成为继国都长安城的附属都城。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华清池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绝佳风光成为家喻户晓的旅游景区。为了迎合大众的游赏观光需求,这些年来华清池一直致力于景区环境品质的提升。在前人的研究中,已经有大量关于如何应用园林设计理论提升景区环境质量的探讨,其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美学和意境两方面,却忽略了游人对景区环境舒适度的基本需求。气候舒适度是影响旅游活动的重要因素,我们无法改变景区的大气候状况,但是可以通过园林要素的合理利用改善景区的微气候环境,这不仅是对游客的切实关怀,也是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针对上述条件,本文从气候角度作为切入点,以华清池景区气候适宜性为研究对象,分别以“适宜生存”的局地小气候、“适宜游览”的微气候两个空间层次综合研究华清池旅游景区气候适宜性形成的肌理。分别运用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定量定性研究的方法对当前园林空间中的小气候环境进行了探讨分析。具体内容如下:首先,梳理了气候适宜性的相关概念及内容,分别对“适生”的局地气候适宜性环境到“适游”的小气候适宜性环境两个尺度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通过分析小气候的各个要素与人体舒适度和园林构成要素之间的作用机制,为本文研究的铺垫理论基础的同时,也为后续实验方案设计及实验结果分析提供理论依据。其次,从气候的角度对华清池景区空间格局及形成因素进行分析,猜测“三台九阶”的人工地形整理除了法相天地和等级思想影响外,还为了更大限度的争取日照时间,调整骊山之阴带来的日照不足的问题。唐华清宫“苑”—“宫”的布局形式体现夏季避暑和冬季温泉取暖的不同气候适宜性功能。最后,回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尺度,研究华清池景区园林空间具有的微气候特征。经过实地测试、现场问卷调查,行为注记等相关实验,剖析影响景区微气候条件内在原因,并结合游人的人体舒适感受分析景区的气候适宜性,从微观层面提出改善景区环境的可能性。在论文的结尾部分,总结提炼针对华清池景区园林气候设计的要点,为当代旅游景区规划设计提供一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