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与所有发展中国家一样,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主题。我国人口基数大,农村人口比重高,耕地面积少,这样一种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城镇化进程必然与西方国家已经经历过的城市化进程不同,其重点在建设新农村,这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的方法,区分了农业剩余劳动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两个概念,强调中国城镇化应当着眼于农业剩余劳动力在农村的就地转移。本文结合我国历史条件、现状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在用代表性数据分析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现阶段农业剩余劳动力异地转移的局限性和不良后果做了深刻分析;并指出,农业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具有低成本能够分散风险、低投资高效率、缓减城市压力和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等优越性。由此出发论证了在我国特殊国情下,实行就地转移方式的现实可能性,并结合中央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以工哺农,以城带乡”方针,分析我国能够做好农业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原因,并从国家宏观政策环境与我国农村自身特点两个方面揭示了农业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机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对策建议,认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之间是存在必然联系的,应当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促进农村工业化支撑城镇化,从而在农村以就地吸纳的方式安排好农业剩余劳动力。一是促进农村工业经济、第三产业和非农产业的发展,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就地就业;二是发挥各级政府的作用,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农村劳动力市场,有计划有秩序的安排农业劳动力就地转移;三是大力建设小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使就地转移人口能够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