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意味着大量的农民由农村进入城市。但城市的高房价,不同的生活方式却又将他们远远拒之于门外,即使身在城市,但他们却未能真正融入城市,因此宅基地仍然是他们的最终归属。温家宝总理曾说过一句话:拥有住房是让中国人可以有尊严地生活的一个必要条件。在农村,有宅基地才能有住房,这也是国家为了保障农民生活,让农民住有所居而实行的宅基地福利分配制度的初衷之一。因此,在农村,宅基地不仅可以使农民在物质上得到满足,更是农民可以享受美好生活,拥有一个幸福的精神家园的重要条件。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原始宅基地的福利分配性质是否还能继续给农民带来他们所需要的福利,是否使他们获得其他福利,是一个需要值得深究的问题。农民的宅基地福利效应水平到底如何,目前还鲜有学者从农户层面和福利角度,探讨农民宅基地给农民带来的福利效应水平,也缺乏翔实的实证研究。本文带着这个疑问,通过实地调研,对农民宅基地福利效应水平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在社会主义大前提下,农民追求的福利包括物质上的福利和精神上的福利两种,因此本文在森的福利理论框架下,在此理论框架下寻找影响宅基地福利水平的因素,并构建宅基地福利效应水平的评价指标。通过分析,得出影响宅基地福利水平的因素主要有包括环境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情感因素在内的功能性因素和包括农户特征、宅基地自身状况在内的异质性因素。其次,由于福利本身是一个模糊概念,而农民宅基地福利效应也是一个模糊概念,因此,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构建宅基地福利效应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农民宅基地福利效应水平进行评价。采用功能性指标评价结果显示,农民宅基地福利效应的模糊评价值为0.519,处于偏高水平,其中心理福利效应水平为0.72,对总福利效应水平影响最为突出。再次,对于异质性指标,由于它是不同指标对宅基地福利效应水平具有的影响,因此,本文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析各个异质性因素对宅基地福利效应水平的影响程度。检验结果显示,农户年龄、受教育程度、恩格尔系数、宅基地所处区位、人均宅基地面积对宅基地总福利效应水平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受教育程度对宅基地福利效应水平的影响最为突出。最后,根据评价及分析结果,为提高农民宅基地福利效应水平及宅基地相关制度设计提供改善路径。包括确立提高宅基地福利效应的政策导向,完善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健全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加强宅基地配套政策的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