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语测试是外语教学中必要的组成部分,是检测学生外语能力和促进教学的重要手段。作为国内唯一为德语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基础阶段学习设计的标准化语言测试,德语专业四级考试(简称PGG)在推动我国高校德语专业教学大纲的贯彻与执行、以及对德语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德语能力进行客观和准确的测量方面提供了帮助,从而为提高我国德语教学质量而服务。因此,确保该考试的客观、可信和有效就显得格外重要。20世纪90年代初,Bachman提出了交际型语言测试理论,对语言交际能力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阐述。该理论认为,语言交际能力不仅包括语言知识能力,更包括语用能力,即在语言使用的特定场景下,解释并创造意义的能力。交际语言使用是情景语境、语言使用人和语篇三者间的动态互动。因此,交际型语言测试既要测试被测者的语言知识能力,也要对被测者在实际语境中的语用能力进行检测。对德语专业的学习者而言,阅读能力堪称为最重要的语言能力之一。阅读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交际性的过程。因此,本文基于Bachman的交际型语言测试理论,结合学生阅读理解部分的测试成绩,对2010至2013年四年间的PGG阅读理解部分展开分析。分析研究主要致力于以下问题:1)PGG阅读理解测试是否客观?2)PGG阅读理解测试的学生成绩是否可信可靠?3)PGG阅读理解测试是否有效地测试了大纲要求测试的交际语言能力?为回答以上三个问题,本文使用了 Bachman和Palmer在1996年提出的交际语言测试理论中的测试方法特征框架。其将语言测试的方法特征分为测试环境、测试说明、考试材料的输入方式、被测者的答题特征以及考试材料的输入与答题间的关系五种特征。对PGG阅读理解测试的客观性分析主要针对测试环境和测试说明。通过对PGG阅读理解部分考试的外部因素,例如考场、时间因素、监考人员等以及对考试说明、评卷流程和考试分数判定等内部因素的分析,PGG的阅读理解测试可以被判定为较为客观公正。对PGG阅读理解部分的信度分析主要基于传统测试中的信度理论。分析借助电脑程序SPSS,对2010至2013年四年被测学生的阅读部分成绩进行Cronbach a检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四年来学生成绩的内在信度系数都高于0.9,阅读部分各个小题间的内在信度系数也几乎全部符合传统测试理论对客观题信度系数的要求。根据以上分析,PGG阅读理解部分的信度符合标准化语言测试要求。对PGG阅读理解部分的效度分析是本文的重点所在。这部分分析主要针对Bachman和Palmer理论框架中考试材料的输入方式、被测者的答题特征以及考试材料的输入与答题间的关系。对考试材料的输入方式的考察主要参照《高校德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修订本)(2012),对PGG阅读部分的语篇及其后的任务进行长度、词汇、句型、易读性、语篇类型和主题方面的分析。分析得出,PGG阅读理解确实较为有效地对被测学生检测了大纲所要求的内容和能力。对被测者答题特征的分析则主要针对语篇后的任务,例如任务类型、要求的阅读技巧和答题技巧方面。分析显示,阅读理解的任务偏重对已有信息的理解和总结能力进行考察,较少考察学生对信息的推理演绎能力。最后,再次借助SPSS软件,对四年来学生的阅读部分成绩数据进行分布描述,从而展开对考试材料的输入与答题间的关系,也即阅读理解部分的语篇、任务和学生阅读能力间的互动性分析。对比语篇、任务和成绩分布发现,PGG阅读理解部分的语篇长度还需调整,难度有待增加,语篇的主题需要进一步扩充,语篇后的任务也应考虑多考察学生对语篇信息的整体性理解和推理演绎能力。这部分的分析结果也作为对今后命题的建议,在结论部分再次被强调。本文是对PGG阅读理解部分在交际测试理论下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希望本文的分析和意见能够对语言测试的设计工作者以及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启示,并对德语语言教学和测试在国内的研究提供新的分析思路和探讨的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