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着波动剧烈、投机严重等一系列不利于资源有效配置、市场稳定发展的问题。在证券市场成立之初,以散户为主的投资者结构,被认为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原因是个人投资者追涨杀跌、盲目跟风、基于“噪声交易”的投资行为加剧着股市波动。而机构投资者在规模、信息处理能力、投资管理能力上的优势,以及更为理性的投资方式被认为是使得证券市场稳定发展的中坚力量。鉴于此,我国监管层在2001年提出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以期给波动剧烈的证券市场注入稳定剂,让其和谐稳定发展。如监管层所期待的一样,十几年后的今天,我国机构投资者无论是在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由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的信息,到2011年底,A股机构投资者账户数已达到58.03万户,而据和讯网统计,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我国各类机构投资者持有A股市场上市公司市值已达10.42万亿元,占A股市场总市值42.37%,这些均表明我国机构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成为股市中的主力。然而,是否真如监管层和大众投资者所期许的一样,我国证券市场的波动由于机构投资者的发展而趋于平缓了呢?在“基金黑幕”、“老鼠仓”等一系列操纵市场行为的负面消息被爆出时,人们对曾普遍看好的机构投资者开始怀疑,面对股市的剧烈波动,舆论的目标投向机构投资者,是否是机构投资者的市场操作行为或内幕交易所造成?机构投资者到底是在加剧市场波动还是在抑制波动?机构投资者到底有无稳定市场的功能?若无,问题出在哪里,需要如何解决;若有,又应如何强化保护这一功能,使其继续发挥作用?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也即本文研究之目的。为达到研究目的,本文由以下几个步骤着手分析这一问题:第一步,在对既往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理论分析机构投资者的整体特性,并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机构投资者对市场稳定性的影响。从基本特征来看,机构投资者在资金规模、投资管理能力、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委托代理关系、市场影响力方面都与个人投资者不同。这些不同的基本特征使得机构投资者在投资行为上表现出谨慎投资动机、组合投资策略、高价股偏好、流动性偏好等特征,且成功的机构投资者必定有着深厚的企业文化底蕴和适宜生存的投资理念。由于基本特征与投资行为的不同,在对市场稳定性的影响方面,机构投资者表现出正反两个方面的特性。第二步,分类分析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对证券市场产生的经济效应并根据每类机构投资者的不同特性提出研究假定。由理论分析而来的研究假定为:封闭式基金缺乏有效监督,投机气氛严重,其投资行为加剧市场波动;开放式基金促进稳定,但可能因为基金经理人的短视行为而使得促进作用不显著;社保基金出于资金安全性考虑的投资行为假定为有利于市场稳定,但可能由于投资股市的额度不高而使其正面效应不显著;保险公司的投资资金同社保基金一样相当于一种延期支付款项,他也是风险规避者,虽逐利性强于社保基金,但谨慎投资的特性还是让其表现为促进市场稳定;证券公司在以往的股市“坐庄”、操控市场,不但没能获利,反而很多被掏空,遂改变投资理念,目前来看已转变为合规、阳光投资,因而假定其促进市场稳定;信托公司投资跨越产业、货币、证券市场,投资的多样化、策略的分散化,加上其起到三市场的桥梁作用,有利于资源在多个市场的配置,因此假定信托公司的投资促进了市场的发展,假定其具有稳定市场之功能;QFⅡ具有先进的投资理念,投资策略注重对公司基本面的分析、注重长期投资,因而假定其具有稳定市场之功能,但由于QFⅡ的投资受投资额度限制,在A股市场所占比例小,因而假定其对市场稳定性的影响不显著。第三步,建立模型实证分析各类机构投资者给市场带来的不同影响,并与研究假定进行对比分析,解释实证结果与假定不一致的原因。文章基于微观视角对机构投资者之稳定市场功能进行研究,实证模型以机构投资者持仓股的波动性作为被解释变量,以机构投资者持股占市场总流通股比例作为解释变量,在考虑到股票波动性还受到一系列其他因素的影响后,模型选择股票上一季度收益率、换手率、上市公司流通市值、市场波动率为控制变量建立回归模型。以2009年第一季度至2012年第三季度为样本观测期,为了获得数据的连续性,从较长的时期分析机构投资者持股变动对其持仓股波动带来的影响,样本选自在15个季度内被一类机构投资者持续持有的股票。通过Stata10对15个季度面板数据的回归检验,模型输出的结果为,封闭式基金、社保基金的持仓比例与股票波动率正相关,且结论显著;QFⅡ的持资也与股票波动正相关,但是结论不显著;开放式基金、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持股比例与股票波动率负相关,且结论显著。回归结果说明封闭式基金和社保基金是造成证券市场波动加剧的元凶之二;QFⅡ的投资也对证券市场的稳定带来不利影响,但结论不显著;而开放式基金、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对证券市场的稳定有着的促进作用。在实证分析中,社保基金与QFⅡ的回归结果与之前的理论分析相违背。对此,文章在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性分析并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进行分析后给出了合理解释。从数据显示社保基金和QFⅡ的投资都不具有中长期投资性质,在七类机构投资者中,对持仓股的持久关注率是社保基金最低,其次是QFⅡ,说明与其他几类机构投资者相比,这二者的投资是最具投机性质的短线投资,从这一方面来说,二者不具有促进证券市场稳定发展之功能。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本文指出我国的社保基金不具有独立性,其投资往往披有行政色彩,受到地方行政干预,其投资往往服务于地方官员的行政业绩,被用于公共事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甚至为了提升其辖区内房价而被用于投资房地产,因而使得我国社保基金失去了稳定市场之功能转而成为了加剧市场波动之元凶。而QFⅡ,由于“身在异乡为异客”,对我国国情不能完全把握,在信息的获取和处理上处于劣势,使得其投资策略产生失误,一次次的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其一次次的频繁换股行为,从而呈现出对持仓股的持久关注度低的特征,频繁的换股行为也不利于市场的发展,同时从“经济人”的角度出发,在证券市场发展不完善、上市公司普遍质量堪忧的我国,处处充斥着投机气息,不是外国的老虎就不吃人,QFⅡ同样具有投机性质,且其投机策略更高明、更隐密、更不易被察觉,使其他投资者更易被套,其操控市场的最终结果,也就表现为股价的大幅波动,搅乱股市的稳定性。最后,根据所得结论,文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首先,由于不同类别的机构投资者,其对市场稳定性的影响不同,因此,从总的方面来讲监管层的监管,不能笼统地制定出相似的管理规范措施,应根据各类机构投资者的不同特性,分别施行不同政策、法规,进行分类管理。其次,除了从机构投资者自身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外,还应从另一个方面,从风险的源头抓起,从源头上降低不利于证券市场稳定发展的因素的影响,即还应稳抓上市公司的质量,为我国投资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