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子宫内膜癌是子宫内膜发生的上皮性恶性肿瘤,在女性全身恶性肿瘤中所占比例为8%,在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中所占比例高达20%~30%。在中国2015年子宫内膜癌的新发病例数约63400人,预计死亡率约为21.8%,新发病例数较往年呈上升趋势。2016年美国新发病例约60050人,成为继乳腺癌之后的第二大妇科癌症。SHNG5(small nucleolar RNA host gene 5,SNHG5)是最近发现的长链非编码RNA,是核仁小RNA(small nucleolar RNA,snoRNA)家族U50和U50’的宿主基因U50HG外显子的成熟剪切体。有研究者发现SNHG5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降低,通过与转移相关基因2((Metastasis-assoeiated gene2,MTA2)结合而影响乙酰化,从而干扰核小体重塑和组蛋白脱乙酰化复合物形成,在体内外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SNHG5在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情况,目前在国内外文献中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检测了SNHG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以阐明SNHG5对子宫内膜癌的作用,为子宫内膜癌发病机制的研究开辟新的途径。方法:1病例组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妇科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标本共108例,其中Ⅰ型子宫内膜癌91例,Ⅱ型子宫内膜癌17例(浆液性腺癌11例、透明细胞癌5例、未分化癌1例),根据2009年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FIGO 2009)Ⅰ期和Ⅱ期患者共85例,Ⅲ期和Ⅳ期患者23例。根据病理分级G1级子宫内膜癌32例,G2级59例,G3级17例。患者年龄为35~72岁之间,平均年龄55±9岁,所有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均未接受放疗、化疗及激素治疗。对照组为正常子宫内膜组织66例,取自同期行子宫切除且病理检查证实子宫内膜组织正常的妇科良性疾病患者,患者年龄42~62岁之间,平均年龄52±12岁。2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PCR)检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LncRNA SNHG5的表达情况。3以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NHG5的中位表达量为界,将子宫内膜癌组进一步分为SHNG5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分析SNHG5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4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Wilcoxon秩和检验,以M(QR)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SHNG5的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患者总体生存期关系的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NHG5的表达水平荧光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NHG5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63(1.88)和0.86(0.91),子宫内膜癌中SNHG5的表达量较正常子宫内膜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NHG5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NHG5的中位表达量(0.86)为界,将子宫内膜癌组织进一步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发现SNHG5不同表达组间患者的年龄、组织类型、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脉管浸润阴性/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FIGOⅢ、Ⅳ期子宫内膜癌患者SNHG5表达水平较FIGOⅠ、Ⅱ期者明显降低(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的子宫内膜癌患者SNHG5表达水平较淋巴结转移阴性者降低(P<0.05)。3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NHG5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关系SNHG5低表达患者术后生存时间较高表达患者明显减少,分别为(41.78±12.64)、(53.70±9.73)个月(P<0.05)。结论: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相比,子宫内膜癌组织中LncRNA SNHG5表达降低,且SNHG5表达降低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和不良预后有关,提示SNHG5可能抑制了子宫内膜癌的进展,有望成为子宫内膜癌预后监测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