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包山楚简是我国第一批数量庞大的楚简材料,其发掘出土过程是科学的,因而能得到非常完好的保存。它为楚简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证据。 就古文字方面而言,包山简牍字迹清晰,总字数12626个,单字达1605个,合文31个,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楚国文字的基本面貌和实际使用情况。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惊人的发现。 但是,包山楚简的研究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难题。首先,它与传世文献直接对应的地方不多;其次,楚简纯属手抄,字形的任意性很强,不如甲骨文、金文那样规范;再次,在包山楚简之前,虽然已有不少楚简材料出土,如信阳、包山、九店、随县等,但其数量和质量都很难与包山楚简相提并论,因此,之前的楚简材料能为包山楚简释读所提供的条件十分有限。 正是由于上述各种原因,包山楚简当中误释和未释的文字还是很多,近年来由于另外两大批楚简的发现,即郭店与上博,大大地提高了人们对楚文字的释读水平,使我们有条件对早期发现的楚简进行重新认识。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对包山楚简文字各家之说进行的一次系统整理和研究。 本文汇集历年来学者们对包山楚简文字所做的直接或间接的研究成果。作者考虑到包山楚简文字的数量过于庞大,而作者自己在硕士期间仅主攻古文字字形和音韵两个方面,因此在本文仅搜集各学者在字形和音韵方面的见解,其它如编联、历史、法律、名物典章、人名、地名、职官名等方面均不涉及。 本文主要是对包山楚简文字做集释。按照简文中文字出现的顺序,以《包山楚简》中《考释》为经线,收集诸家对简文字形、字音的不同看法,但尽量不对这些观点进行评价。仅对作者所赞同的提出合理推断。其中也包括本文作者在习读简文和阅读诸家著作基础上的心得体会,对其中的若干字提出自己的一点粗略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