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尊是自我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健全人格的重要基础。良好的自尊形成有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较高的自尊水平也有助于初中生获得积极情绪,同时自尊水平较高的成年人报告有更少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并报告有更高的生活满意度。个体对高自尊的追求使得个体不断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并积极寻求他人对自我的反馈,而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以及他人对个体的反馈也影响着个体的自尊。生理外貌和心理品质作为自我认识的两个重要维度,对个体的自尊有着重大影响。生理外貌主要指个体的容貌、身材等展露在外的生理特性,它是生理自我当中最重要,对生理自我影响最大的因素;心理品质主要指个体内部的个人特性,包括善良、友好等强调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或道德的特质以及能力、聪明等在追求自身成就和目标过程中所展现的特质。前人研究表明,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个体对自己生理外貌或心理品质的自我评价能预测个体的自尊水平;并且,在他人反馈的过程中,他人对个体积极或消极的心理品质/生理外貌反馈,会影响个体自尊。但生理外貌和心理品质自我评价谁更能预测个体的自尊水平,以及外貌或品质他人反馈谁会对个体自尊造成更大影响,目前还尚不清楚。心理品质相较于生理外貌对个体的自我概念具有更重要的地位,所以,相较于生理外貌自我评价,心理品质自我评价可能对个体自尊有更强的预测作用;并且,心理品质他人反馈,相较于生理外貌反馈,也可能更能影响个体的自尊水平。基于以上问题,在实验一、二中,采用自我评价的方式,让被试分别对自身的生理外貌和心理品质进行评价,并测量被试的特质自尊,探查生理外貌和心理品质自我评价对特质自尊的预测作用;实验三采用他人反馈的方式,结合fMRI技术,向被试呈现标准化的同学对被试的生理外貌和心理品质的评价,被试在看到评价反馈后对自身的状态感受(状态自尊)进行评价,以此探查生理外貌和心理品质他人反馈对状态自尊的影响以及背后的神经机制。实验一,选取20个生理外貌形容词和20个心理品质形容词(积极消极各半)作为实验材料。采用词语评价方式对被试进行测量。让被试对以上形容词与自身的符合程度进行评价(1=一点也不符合,5=非常符合),同时测量被试的特质自尊。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相较于生理外貌,心理品质对个体特质自尊有更强的预测作用。实验二,另选取16个生理外貌形容词和16个心理品质形容词(积极消极各半)作为实验材料,以排除实验一中由于形容词的适用性所存在的性别差异而带来的不真实评分。实验流程如实验一,发现,相较于生理外貌,心理品质对个体自尊有更强烈的预测作用。实验三,选取144个生理外貌形容词和144个心理品质形容词(积极消极各半)作为实验材料。实验中向被试呈现标准化的他人反馈,并让被试在看到反馈词后进行状态自尊的评价。结合功能磁共振技术(fMRI),我们发现,相较于外貌积极反馈,品质积极反馈会导致更高的状态自尊,并伴随更为强烈的与奖赏相关的脑区(纹状体)的激活;相较于外貌消极反馈,品质消极反馈也导致了更高的状态自尊,并伴随更为强烈的与自我批评相关的脑区(LPFC)的激活。本研究表明,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相较于生理外貌,心理品质对个体的自尊有着更重要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个体自尊更多权变于个体的心理品质;在他人反馈的过程中,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的品质反馈都导致了更高的状态自尊,并且积极框架下的品质反馈伴随有更为强烈的纹状体的激活,消极框架下的品质反馈伴随有更为强烈的外侧前额叶的激活,这可能表明,在处理积极的心理品质社会反馈时,存在一种与奖励相关的机制;而在处理消极的心理品质社会反馈时,存在一种自我批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