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市政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剩余污泥产量也随着污水处理规模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剩余污泥含水率极高,去除污泥中的水分可显著减小污泥体积。原污泥成分复杂、脱水性能差,因此如何改善污泥脱水性能,实现更高效的脱水是一个非常有实际意义的研究课题。本论文基于化学溶胞技术,分别考察了双氧水、Fenton试剂、高铁酸钾、次氯酸钠四种强氧化剂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通过效果和药剂成本比较最终确定调理污泥的最佳氧化剂为双氧水。通过正交试验发现双氧水调理污泥时,对污泥脱水性能影响较大的因素为双氧水投加量、污泥初始pH值及污泥初始浓度,而调理时间和温度影响则小很多。双氧水调理污泥时的最佳条件为:双氧水投加量为2mL/L,污泥初始pH值为3,调理温度范围为10~30℃,调理时间为1h,污泥初始浓度为12000mg/L。在最佳条件下,污泥脱水程度和速度相比空白样分别提高了12.40%和64.25%。本论文考察了pH值回调对双氧水调理效果的影响,最终确定利用氧化钙将污泥pH值回调至6,此时脱水程度和速度相对空白样仍分别提高11.60%和56.49%。为进一步分析双氧水溶胞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效果,本论文研究了双氧水调理污泥时溶胞效果、污泥絮体显微结构、EPS含量和组成与污泥脱水性能的关系。双氧水溶胞效果与污泥脱水性能相关,且在相同污泥初始浓度条件下,促进溶胞能有效的改善污泥脱水性能。污泥经双氧水调理后,松散的絮体结构被改良,污泥絮体间空隙变小,絮体结构变密实,相比空白样,污泥絮体的二维分形维数平均值(D2)由1.23增大至1.35,这说明污泥絮体结构及其二维分形维数与污泥脱水性能有关,且污泥絮体越密实,D2越大,污泥脱水性能越好。污泥经双氧水调理后LB-EPS含量和LB-EPS/TB-EPS质量比相比空白样明显有所减小,这说明污泥中LB-EPS含量及LB-EPS/TB-EPS质量比对污泥脱水性能有一定影响,且降低LB-EPS含量及LB-EPS/TB-EPS质量比,有利于改善污泥脱水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