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本论文中,我们应用探针对凝血酶和酪氨酸酶进行检测。在凝血酶的检测中,我们应用的探针是根据凝血酶的结构进行设计的,而在酪氨酸酶的检测中,我们着眼于酪氨酸酶的生物学功能。凝血酶是一种特定的丝氨酸内切酶,在止血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作为一种凝血因子,它可以在强度和弹性方面促进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我们设计并合成了化合物1和2用于凝血酶的检测。通过聚集诱导实验,我们发现化合物1比2具有更好的灵敏度,因此更适合应用于凝血酶的检测。然后,我们将1和凝血酶适配子(TBA)结合起来采用接通开关的模式对凝血酶进行了检测。其中检测的机理包括三个步骤:1)化合物1在水溶液中以单体形式存在,并且具有很强的荧光发射;2)当TBA被加入到此溶液中,由于聚集诱导荧光淬灭效应,化合物1的荧光被淬灭;3)向此体系中加入凝血酶后,凝血酶可以与TBA特异性结合并诱导其形成反平行的G-四链体结构,导致化合物1被释放出来,使得荧光强度得以恢复。这一检测体系可以选择性的识别凝血酶并且在不经过信号放大和荧光标记的条件下,可以检测出50nM的凝血酶。此外,在检测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裸眼直接观察到荧光强度的变化。酪氨酸酶是一种含铜酶,能够催化苯酚衍生物羟基化为儿茶酚衍生物,并经过进一步氧化得到具有邻苯二醌结构的产物。由于其在黑色素瘤细胞中高表达,因此被公认为黑色素瘤的标志物。在此,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两类新的酪氨酸酶探针,其中这两种探针都含有酪氨酸酶的底物苯酚基团,并且分别将化合物44和32作为输出信号载体。基于此,我们合成了化合物3,4,5,6和7,在合成过程中产率都比较高。由于5的不稳定性,因此不能被用来作为探针,同时,4和7在检测过程中荧光强度变化较小,从灵敏度角度考虑,3和6更适合应用于酪氨酸酶的检测。我们发现,这两种化合物的荧光发射强度与酪氨酸酶的活性呈正相关性,随着酶浓度的增加,其荧光强度也会增加,经过酪氨酸酶氧化后荧光强度都增加了12倍左右。随后,我们将6应用于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的检测。黑色素瘤细胞(B16F1)经过6处理后,细胞质中的绿色荧光强度明显高于6处理过的HeLa细胞。由此可以看出,6可以对内源性的酪氨酸酶活性进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