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新生血管形成(angiogenesis)是ROP病理过程中一个关键性因素。近期研究指出,血小板在新生血管调节中起着一定的作用。血小板可以储存、运输并释放多种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并且可以选择性地捕获这些血管生成调节因子,进而对其血浆浓度造成影响。据此,我们推测血小板可能在ROP病理过程中扮演了一定角色。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是一个反映血小板活性的潜在指标。MPV值增高,意味血小板处于更高的新陈代谢活性和酶促活性状态。本研究旨在判断1型ROP与MPV值之间的相关性,了解血小板激活可能对ROP发病存在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8年1月1日~2013年7月31日6年间我院行ROP筛查和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ROP的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病例组为该期间于我院诊断为1型ROP并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的患儿。对照组为同时期于我院住院并行ROP筛查,确诊无ROP患儿,且此后随诊中未发展为ROP者。剔除病例为:行激光光凝术前一周(病例组)或相应矫正胎龄期(对照组)婴儿未行血常规检验者或血常规检验未测得血小板相关参数者、未保证随访至ROP退行者(至少6个月)、患儿患有菌血症等已知的影响血小板参数疾病等。收集ROP数据包括病变眼别、分期、分区、是否有plus病变。激光治疗前一周血液检查中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等。使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 <0.05)。结果:收集符合标准的实验组患儿74例,其中男44例,女30例。设置对照组病例74例,其中男44例,女30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平均胎龄、平均出生体重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1421,P=0.1318)。两组间MPV值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10.76±1.27fl,10.04±0.91fl, P=0.0001)。两组在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MPV/P)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4151, P=0.1460)结论:(1)1型ROP患儿血浆MPV值增高非常显著。(2)1型ROP患儿血浆血小板计数、MPV/P差异不显著。(3)血小板激活可能在ROP增殖期病理过程中起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