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对人和动物均有致病性,容易引起儿童和幼畜的严重腹泻。DEC种类较多,广泛存在于动物肠道中,可通过养殖、屠宰等环节发生传播和污染,威胁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但国内外关于猪肉生产链中DEC的监测数据缺乏,严重制约了DEC风险评估的实施和管理措施的制定。为此,本研究于2021年从湖北省和广东省生猪屠宰场采集不同类型样品,进行DEC的分离鉴定和耐药性检测,探讨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18YFD05005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对人和动物均有致病性,容易引起儿童和幼畜的严重腹泻。DEC种类较多,广泛存在于动物肠道中,可通过养殖、屠宰等环节发生传播和污染,威胁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但国内外关于猪肉生产链中DEC的监测数据缺乏,严重制约了DEC风险评估的实施和管理措施的制定。为此,本研究于2021年从湖北省和广东省生猪屠宰场采集不同类型样品,进行DEC的分离鉴定和耐药性检测,探讨DEC在生猪屠宰环节的污染传播规律;进而对DEC分离株进行了消毒剂敏感性试验及消毒剂定量杀菌试验,探讨生猪屠宰环节DEC的有效消毒防控措施。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猪源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分离鉴定结果2021年共采集直肠拭子、体表拭子、肉样等不同类型样品1315份,分离得到DEC 23株(1.75%),包括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22株(1.67%)及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EHEC/STEC)1株(0.08%)。其中湖北C屠宰场18株(含1株STEC)(6.43%)、广东D屠宰场4株(1.21%)及湖北A屠宰场1株(0.43%),均分离自生猪直肠拭子,而体表拭子、肉样及环境样品中均未检出,提示DEC主要来自养殖场猪体,优势致病型为EPEC,规范操作时不易通过屠宰链造成猪肉污染。2.猪源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分离株的抗菌药物敏感性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9种常用抗菌药物对23株DEC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对氨苄西林、氟苯尼考耐药的菌株较多,分别为22株(95.65%)和19株(82.61%);其次为氨曲南(30.44%)、头孢噻肟(26.09%)、庆大霉素(21.74%);分离株对替加环素、多黏菌素E、恩诺沙星及美罗培南均表现为敏感。3.猪源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消毒剂的敏感性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8种常用消毒剂对23株DEC的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三氯异氰脲酸钠对分离株的MBC为7273 mg/L,聚维酮碘MBC分布范围为2008~4014 mg/L,过硫酸氢钾MBC分布范围为1004~2007 mg/L,氢氧化钠MBC分布范围为1966~3932 mg/L,次氯酸钠溶液MBC为1065 mg/L,戊二醛水溶液MBC分布范围为2560~5120 mg/L,苯扎溴铵MBC分布范围为8~64 mg/L,癸甲溴铵MBC分布范围为0.35~2.8 mg/L。MBC值均未超过农业行业标准推荐的消毒浓度范围,表明8种常用消毒剂均可有效杀灭分离株。本研究暂未发现细菌耐药性与消毒剂敏感性之间的相关性。4.不同百毒杀产品对猪源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杀灭效果比较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评价6种品牌百毒杀产品对分离株的杀菌效果,结果显示:不同品牌百毒杀产品的杀菌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其中S3、S4的杀菌效果要优于其他4种品牌;当浓度为1:1000、作用时间为15 min时,S3、S4均表现出较好的杀菌效果;S4易受温度影响,10℃时杀菌效果较好。5.百毒杀在不同材质表面的杀菌效果比较载体浸泡定量杀菌试验结果显示:在不同材质的载体表面,百毒杀的杀菌效果有显著差异,对附着于橡胶、塑料及不锈钢表面的分离株杀灭效果较好,而对附着于棉布的分离株杀灭效果不佳,需要提高杀菌浓度或延长作用时间。
其他文献
高能量和高精度是粒子物理在微观探测领域内的两个研究前沿,物理学中的很多新发现和新突破都与高精度的实验测量有密切关系。B介子物理属于粒子物理的高精度研究前沿。随着B介子物理实验的推进,实验数据积累越来越多的同时物理量的测量精度也会越来越高,这为更加精确地检验标准模型、提取模型参数、探究CP破坏起源、以及寻找超出标准模型以外的新物理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撑。同时,这也要求我们完善理论框架,不断提高理论结果
自十多年前石墨烯被成功剥离以来,二维层状材料由于其区别于块体块材料的独特性能,一直是材料研究的中心焦点。随着对二维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人员发现将不同的二维材料堆叠在一起,形成异质结构(层间为弱的范德瓦尔斯相互作用力),其性能往往优越于单一材料的性能。六角磷化硼(h-BP)是典型的III-V族元素构成的二维材料,具有类似于石墨烯(Gr)蜂窝状的原子结构。立方磷化硼(BP)是一种各向同性半导体,其
肿瘤作为宠物常发疾病,现已严重威胁宠物生命健康。临床上针对宠物肿瘤的治疗手段主要是外科手术切除和化学药物治疗。尽管手术切除有一定的疗效,但仍不能防止肿瘤的扩散和转移;而化疗通常伴随严重的不良反应且费用昂贵,宠物主人可能难以负担。基因治疗在人类肿瘤治疗领域中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研究进展,鉴于宠物自发肿瘤与人类肿瘤发生发展具有极高相似性,如果能参考人类肿瘤基因治疗经验,它将会成为宠物肿瘤更精准的治疗手段。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是重要的食源性和人兽共患性致病菌,也是全球食物中毒暴发的主要病因。SA适应能力强,能间歇或永久定植在人或动物体内,当宿主免疫力低下时,可引起皮肤感染、心内膜炎、骨髓炎和坏死性筋膜炎等,严重时可导致死亡。近年来SA耐药问题愈发严峻,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出现,更是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我国是猪肉生产和消费大国,
不可再生能源的限制与人们日益增加的能源需求推动着储能行业的发展,其中电化学储能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锂离子电池占据着主要的地位。锂离子电池因其循环寿命长、环境友好、能量转换效率高等优势,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作为锂离子电池的主要组成部分,负极材料的选择大大的影响了锂离子电池的工作效率。为提高锂离子电池性能,研究开发合适的高性能负极材料是一项重大的任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理论模拟技术为实验提供了可靠
随着产量和使用量不断增加,塑料制品不可避免地释放到环境当中,并经过各种风化过程破碎形成微塑料(MPs)。MPs在环境中会进一步分解形成尺寸更小的纳塑料(NPs)。近年来,研究者发现NPs在水环境中可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影响甚至对人体健康带来潜在的危害,被认为是一种新型持久性污染物且受到全球越来越多的关注。NPs在水环境中的团聚行为是影响其迁移和环境效应的重要因素。天然有机质(natural orga
细胞的三维(Three-Dimensional,3D)培养是使细胞在三维的空间中立体生长的细胞培养方式,相较于普通的二维(Two-Dimensional,2D)培养,3D培养条件提供了优越的生物学结构,使细胞保持良好的生长,细胞的生存环境更接近于体内。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MSCs)来源于脂肪组织,取材方便、对供体的损伤
微塑料(MPs)作为水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新型污染物,其诱发的生态危害和人体健康风险备受关注。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微塑料易被水生生物摄食诱发一系列的毒性效应,包括神经毒性、肝毒性、发育毒性和免疫毒性等,但是这些研究大多使用直接购买的商业或原始微塑料微球进行毒理学实验。实际上,初级微塑料应用过程中以及微塑料释放进入环境后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老化,其比表面积、疏水性、表面官能团、玻璃化温度和团聚等理化性
二维材料在半导体器件的发展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锗基单硫属化合物材料在太阳能电池、光电传感器、铁电存储设备等方面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仍有一些因素限制了二维半导体材料器件的性能,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欧姆接触。虽然国内外在理论计算与实验中已经对GeSe与不同金属接触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但是由于不同课题组的研究是有冲突的,因此本文系统的研究了同一种电极使用不同的工艺方法与GeSe材料的接触势垒以及不同
无抗养殖使得生猪产业面临严峻考验,急需开发一些能替代抗生素使用的绿色添加剂来应对这一挑战。本研究通过外源添加不同浓度的酵母菌提取物(YE),研究了酵母菌提取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断奶小鼠为模型,初步探究了酵母菌提取物通过影响机体抗氧化和免疫功能以及肠道微生物组成等促进动物生长的调控机制。1.酵母菌提取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根据胎次、断奶日龄、体重相近原则来选取断奶仔猪,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