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曾在胶州湾水域分布甚广,其捕捞生产约有70多年的历史。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盲目扩大捕捞强度,蛤仔的自然种群资源严重衰退。目前移植菲律宾蛤仔的底播增养殖,已成为胶州湾海水养殖业的支柱产业。养殖区位于湾北部近岸海域,自2000年以来,蛤仔苗种主要来源于福建莆田,对移植种群的生理习性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尚无报道。本文通过收集资料、现场调查、室内模拟实验等综合性方法研究海水温度、盐度对胶州湾移植底播菲律宾蛤仔的滤水行为的影响,并与胶州湾自然种群蛤仔作比较,来研究移植蛤仔种群对胶州湾环境的适应性;针对胶州湾近年来赤潮频发,引起海水pH的不稳定,本文首次测定了pH对菲律宾蛤仔滤水率的影响规律;运用能量收支平衡法初步估算了胶州湾蛤仔的养殖容量。结果如下:1.温度对移植蛤仔滤水率的影响在8℃-33℃之间设定的6个温度下,随温度升高,菲律宾蛤仔滤水率增大,23℃时达峰值,然后逐渐降低,13℃-18℃间上升迅速,其它梯度间变化平稳;单因子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温度下的蛤仔滤水率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温度下2、3龄蛤仔滤水率的变化趋势一致,呈极显著正相关(r=0.9569,P<0.01)。经比较,海水温度对移植种群及自然种群滤水率的影响规律极相似。2.盐度对移植蛤仔滤水率的影响移植蛤仔可适应较大幅度的盐度变化,在15-30的盐度范围内,移植菲律宾蛤仔的滤水率随盐度升高而增大,盐度30时达最大值,盐度35时降低;单因子方差分析表明,盐度15时滤水率显著低于其它梯度(P<0.05),盐度20-35间滤水率差异不显著;不同盐度下,2、3龄蛤仔的滤水率变化趋势一致,呈极显著正相关(r=0.9895, P<0.01)。3. pH值对移植蛤仔滤水率的影响在6.2-10.2间的5个梯度下,蛤仔滤水率随pH值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7.2-8.2间滤水率变化平稳,最大值发生在pH值为8.2时;pH>9.2时,滤水率极低;单因子方差分析表明,不同pH值下蛤仔滤水率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pH值下,2、3龄蛤仔的滤水率的变化趋势一致,呈极显著正相关(r=0.9876, P<0.01)。蛤仔适宜的pH为8.2左右,pH在6.2左右或pH>9.2时,蛤仔生理活动受抑制。4. 6月份菲律宾蛤仔肥满度高,对浮游植物和颗粒有机碳的摄食压力较大,利用此期的相关数据估算菲律宾蛤仔的养殖容量较为合理。估算结果,胶州湾目前环境条件下,适宜养殖容量为2龄蛤23.79万吨,3龄蛤32.71万吨。5.根据对2、3龄菲律宾蛤仔死亡率的周年跟踪调查,估算了胶州湾养殖海域适宜的播苗密度,分别为565(ind/m2)、743(ind/m2)。而实际养殖生产中,播苗密度约为2500(ind/m2),明显超出其适宜的底播密度,造成幼蛤死亡率高。由上述实验结果可知,移植种群菲律宾蛤仔对胶州湾海水温度、盐度变化的适应性较强;近几年蛤仔养殖产量持续增加,已超过适宜的养殖容量。本文针对胶州湾菲律宾蛤仔养殖业中存在的超容量养殖及其它问题,提出了符合该地区生产实际的建议和养护对策,以期为养殖者提供理论指导,保持菲律宾蛤仔增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