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华北地区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产区之一,主要的种植模式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在轮作过程中磷肥的施用为作物高产提供了必要保障,投入过量的磷肥不仅不能提高作物产量,而且会使磷肥利用率降低甚至会造成土壤磷累积的风险。为探究长期施磷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的产量、磷素吸收规律以及土壤磷盈亏、累积去向,本研究于2011-2020年在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进行,试验以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四个不同磷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北地区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产区之一,主要的种植模式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在轮作过程中磷肥的施用为作物高产提供了必要保障,投入过量的磷肥不仅不能提高作物产量,而且会使磷肥利用率降低甚至会造成土壤磷累积的风险。为探究长期施磷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的产量、磷素吸收规律以及土壤磷盈亏、累积去向,本研究于2011-2020年在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进行,试验以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四个不同磷水平的定位施肥试验,测定冬小麦、夏玉米的产量和磷素吸收量,计算磷肥利用率和土壤磷盈亏,测定土壤各形态磷含量以及土壤吸附特征,为磷肥合理利用,降低土壤中磷累积的环境风险提供理论支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9年冬小麦、夏玉米产量结果显示,长期不施磷肥会导致冬小麦、夏玉米穗数和穗粒数下降,进而导致作物产量下降,适宜的磷肥用量可以提高冬小麦、夏玉米的穗数和穗粒数,但超过适宜用量后会导致冬小麦、夏玉米穗数显著降低,进而影响作物产量,施用磷肥对冬小麦、夏玉米千粒重影响不大,根据9年定位试验结果来看,在该地区冬小麦施磷量为119kg/hm2、夏玉米施磷量为67kg/hm2时,冬小麦、夏玉米产量达最高值,分别为7678.6 kg/hm2和10499.6 kg/hm2。(2)长期不施磷会降低冬小麦、夏玉米的植株干物质累积量和磷含量,导致作物磷素吸收量下降,施磷能够显著提高冬小麦、夏玉米植株干物质累积量和磷含量,但超过最佳施磷量后作物的干物质积累量会下降,导致作物磷素吸收量随着施磷量的提高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长期施磷条件下各施磷处理夏玉米季磷肥当季利用率和累积利用率均高于冬小麦季;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冬小麦季磷肥累积利用率呈现下降趋势,夏玉米季磷肥累积利用率呈现上升趋势;长期不施磷处理土壤磷都为磷亏缺状态,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整个轮作体系土壤磷年亏缺量维持在34.27 kg P2O5/hm2左右;施磷处理下土壤累积磷盈亏均表现为磷盈余,土壤累积磷盈亏量与累积年限和施磷量之间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4)长期不施磷会显著降低土壤全磷、速效磷的含量和累积量,土壤中活性较高的Ca2-P、Ca8-P和Al-P含量都较低,主要以活性较弱的Ca10-P为主;施磷处理提高了土壤全磷、速效磷含量,全磷含量在0-90 cm 土壤剖面上呈现上下高中间低的分布,施磷处理提高了无机磷中Ca2-P、Ca8-P和Al-P的相对含量,而使Ca10-P的相对含量显著下降,但磷肥施用也会造成60-90 cm 土壤中Ca10-P的相对含量升高,而Fe-P和O-P含量变化不大。(5)长期施磷处理下土壤最大吸磷量(Qm)、吸附动能常数(K)和土壤磷最大缓冲能力(MBC)显著降低,且土壤吸附特征参数与施磷量呈负相关;土壤速效磷含量、磷活化系数(PAC)与最大吸磷量、土壤磷最大缓冲能力均呈显著负相关,与吸附动能常数相关性不显著。(6)土壤磷累积量与磷素施入量呈正相关,磷肥施用量越高,土壤中磷累积量越高,而磷素利用率越低,施入土壤中的磷有54.4%-65.4%转化为土壤全磷累积在0-90 cm 土壤中,其中有效态磷占4.0%-5.5%,而16.4%-35.4%成为未知去向磷,作物携出的只占10.2%-18.2%。总之,合理的磷肥施用量能提高作物磷素吸收量,在保证作物产量较高的水平的同时也能使磷肥的利用率维持在较高水平,降低磷素在土壤中的累积,根据本试验结果来看,在本地区冬小麦施磷量为105-150 kg/hm2、夏玉米施磷量为60-90 kg/hm2时,既能保障作物高产,又能降低土壤磷累积带来的环境风险。
其他文献
畜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离不开兽药的科学合理应用,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作为抗病毒药物曾被广泛应用于畜禽养殖业,但是它们的大量使用会对畜禽产生一系列毒副作用,并且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其在动物源性食品中产生残留,对公众健康构成许多潜在风险。本论文的目的是以金刚烷为模板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MIP)与分子印记微球(MIMP),将MIP用作识别元件建立直接竞争化学发光法,将MIMP用作识别元件建立直接竞争荧光分析法,
微润灌溉技术是近年出现的一种精准、可调控的连续灌溉技术,利用膜内外水势差作为驱动力,水分通过微润管壁微孔向外呈发汗状缓慢输送到作物根区,其具有抗堵塞性强、运行成本低、省水等优点,在设施蔬菜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将微润灌溉技术在设施黄瓜生产中推广应用,本研究以黄瓜为研究对象,于2018~2020年在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瓦屋新庄村的日光温室中进行微润灌溉试验,以当地传统的沟灌(CT)作为对照,考
化石能源消耗日益增加,其导致的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因此亟待开发新型能源转换装置。而时下主流的新型能源转换装置燃料电池的阴极氧还原反应(ORR)过程缓慢,并且需要贵金属Pt基催化剂催化。而贵金属催化剂储量低、价格昂贵、循环稳定性差等缺点限制了燃料电池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为此,研制高效稳定的非贵金属催化剂来推动燃料电池商业化应用已成为大势所趋。本论文制备了一系列高分散碳载非贵金属氧还原反应催化剂,通过
倒伏一直是影响玉米高产、稳产,制约机械化收获的重要因素。玉米抗倒性的相关性状分为茎秆的形态学特性、力学性状、化学组成以及解剖特性等。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与BSA-seq结合在一起,能够快速简单地定位到重要目标性状位点和基因。本研究利用自然群体,对抗倒伏相关性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对维管束性状中的极端亲本杂交构建F2群体,对亲本和两个极端表型子代混池进行BSA分析,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
白洋淀作为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生态价值非常突出,然而其目前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极为严重,在雄安新区这一“千年大计”建设背景下,调整种植结构,降低淀区上游种植业耗水,是优化水资源利用和缓解流域水资源短缺的关键举措,可更好的保障雄安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往有关区域作物节水和种植结构优化的研究多集中在小麦节水压采和不同休耕模式,但由于未考虑小麦等作物休耕期的土壤保水,杂草丛生,影响了休耕的节水效果
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动态变化可以有效的反映自然格局、变化过程及与人类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与水源涵养、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密切相关。本研究采用欧空局发布的 ESA-CCI-LC(Climate Change initiative-Land Cover)的土地覆被数据,选取了 1992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六期土地覆被数据作为研究的基础数据
世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排放的各类污染物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其中以有机物污染最为严重,如城市和工业区附近土壤、水体的污染日益加剧。其中多环芳烃、有机氯农药、邻苯二甲酸酯类等有机污染物,可直接被人体摄入,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因此环境中污染物的痕量检测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由于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存在浓度较低,基质复杂,传统技术的局限性等缺点,对分析工作者和样品前处理技术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固
甲硝唑(MTZ)是一种硝基咪唑类衍生物,兽医临床用于治疗猫炎症性肠病,同时对犬腹泻及皮下软组织厌氧菌感染有显著疗效。但甲硝唑溶解度较低,生物半衰期短,需频繁给药。因此提高甲硝唑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延长甲硝唑的作用时间已成为研究热点。药物共晶作为一种新兴的药物晶体形式,在改善药物理化性质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常被用于改善药物的稳定性、吸湿性、口感、溶解性和生物利用度。本研究通过溶液辅助研磨法,制备了甲
START(The Steroidogenic Acute Regulatory Protein-related Lipid Transfer)结构域,由220个左右的氨基酸组成,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中,且比较保守。动物中,START结构域异常会导致脂质和葡萄糖代谢改变,发生先天性类脂性肾上腺增生、肝癌等疾病,因此其在调控动物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成为研究热点。植物中也广泛存在STAR
建立监测网是治理地下水污染的重要途径,其中,采样是其关键环节。目前,地下水采样主要采用多层混合、大流量和人工采样方式,效率低,且多进行实验室离线分析,检测结果不能真实反映各层的污染情况。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自动化采样和水质原位检测系统。本文以北京张家湾地区地下水为对象,采用低流量、低扰动分层采样技术,设计了地下水分层采样自动检测系统。试验结果表明,实现了地下水的分层采集和水质常规参数的原位检测,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