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超声微弧氧化-Na OH-硅烷-丝素蛋白复合改性对纯镁植入体骨整合与降解情况的影响。方法:首先将经过微弧氧化后的纯镁植入体放入碱液(Na OH)中处理,然后在其表面分别进行0.5小时及1.5小时的硅烷偶联丝素蛋白的复合改性,将这两组分别作为实验组,将只经过微弧氧化的纯镁植体作为对照组,将它们分为三组,分别为UMAONa OH-SCA-SF/1.5h组、UMAO-Na OH-SCA-SF/0.5h组和UMAO组。在植入动物模型体内之前采用扫描电镜分别观察三组植入体的表面及断面的情况,加以对比并进行能谱分析。之后将三组植体植入兔子下颌骨,对六周处死的三组动物模型于术前、两周、四周和六周四个不同时间点进行血镁浓度的监测;在第二、四、六周时处死部分动物模型,完整取出带有植体的下颌骨,用来进行植入体扭出力的测试,并且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之后进行植入体周围骨缺损的HE染色观察,分析和讨论不同组植体周围各种组织的变化情况;同时也进行对植入体周围骨组织的BMP-2免疫组化观察和灰度值分析一系列检测和分析。结果:1.扫描电镜观察根据植入前扫描电镜观察可见纯镁UMAO涂层表面呈多孔形貌,易于使体液透过微孔腐蚀镁基体。而经过SCA及SF处理后,丝素处理时间为0.5h的植入体表面和断面分布的微孔数量均有所减少,丝素处理时间为1.5h的植体膜层微孔几乎没有。2.血清中镁浓度变化结果血镁浓度定期测定结果则显示三组动物模型血镁浓度变化都在正常数值范围内,但体内植入经复合改性后植体的兔子血镁浓度变化幅度更小。3.扭出力值结果扭出实验结果显示各周动物模型中植体扭出力均为UMAO-Na OH-SCA-SF/1.5h组>UMAO-Na OH-SCA-SF/0.5h组>UMAO组并具有统计学差异。4.HE染色结果HE染色显示两周处死的动物模型中UMAO-Na OH-SCA-SF/1.5h组镁钉周围肥大的纤维细胞增生明显,呈多层次,UMAO-Na OH-SCA-SF/0.5h组增生量一般,而UMAO组镁钉周围组织中仍可见粒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四周时UMAO-Na OH-SCA-SF/1.5h组镁钉周围纤维组织中出现散在小岛状成骨,UMAO-Na OH-SCA-SF/0.5h组可见钉周围存在成层的成骨细胞,另见少量粉红色骨基质,UMAO组镁钉周围纤维组织中近镁钉侧细胞肥大,无明显骨细胞形成,六周时UMAO-Na OH-SCA-SF/1.5h组可见周围形成连续片状成骨,骨内纤维排列渐渐整齐,骨髓腔形成,UMAO-Na OH-SCA-SF/0.5h组镁钉周围形成片状骨组织并可见骨髓腔形成,骨组织内可见纤维条索,UMAO组可见周围存在岛状成骨区,成骨细胞周围骨基质形成,成骨细胞层状排列于周围。5.免疫组化观察及灰度测定BMP-2免疫组化观察及灰度值分析显示在两周时三组植体边缘BMP-2表达达到峰值,是促进成骨能力最强的时期,其中UMAO-Na OH-SCA-SF/1.5h组表达最强,UMAO-Na OH-SCA-SF/0.5h组次之,UMAO组最弱,在四周和六周时植体周围组织BMP-2表达减弱并逐渐形成新生骨,其中UMAO-Na OH-SCA-SF/1.5h组周围生成新生骨更快且更多,UMAO-Na OH-SCA-SF/0.5h组次之,UMAO组成骨能力依旧最弱。用图像分析软件对免疫组化染色的切片进行植入体-骨结合界面BMP-2平均灰度值测定,结果显示在2w、4w时各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且UMAONa OH-SCA-SF 1.5h>UMAO-Na OH-SCA-SF 0.5h>UMAO-Na OH,表明UMAO-Na OHSCA-SF 1.5h组成骨最活跃;6w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但UMAONa OH-SCA-SF 0.5h组与UMAO-Na OH-SCA-SF 1.5h组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纯镁植入体经超声微弧氧化碱液(Na OH)处理及硅烷偶联丝素蛋白的复合改性后具有更理想的降解速率及更强的促进骨整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