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应用可用性计算模型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rix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手机和移动应用已经融合到社会生活中;人们对移动应用的需求不再仅仅停留在功能和内容层面上,而是对产品的用户体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用性涉及到应用的使用效率、效益和满意度,是用户体验的核心。目前,国内外对移动应用可用性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方法也较为单一,应用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前于理论的探索。论文依托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对移动应用可用性进行研究,建立了层次化的移动应用可用性计算模型。论文在综述当前移动应用可用性的量化研究基础上,介绍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尼尔森的模型以及可用性工程研究方法,重点分析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的原理和步骤,提出了未来移动应用可用性研究框架。从国内外对可用性定义的异同出发,提出了适合移动环境的测量指标。通过对测量指标的用户调研,得到了各指标的基本统计学数据。在保证数据的可信度和有效度的条件下,对测量指标进行了以主成分法为提取方法、最大方差正交法为旋转方法的因子分析,得到了移动应用可用性的相互正交的交互质量、关键状态可见性、简洁直观些、一致性、亲和性和低耗性六个维度。讨论了与传统可用性的异同、资源的影响、维度分析几个方面的研究结论。结合因子分析的结果和ISO可用性定义,提出了多层次可用性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根据专家经验构建了各层各指标的模糊判断矩阵。在符合满意一致性的条件下,通过算法得到模糊一致判断矩阵,并基于此计算了各指标的层次单排序和层次总排序,最终得到了多层次可用性计算模型,该模型从上到下依次为目标层、属性层、维度层和指标层。在提出测量指标计算准则后,论文提出了基于层次化可用性模型的移动应用可用性计算工具设计,并结合安卓系统详细说明了客观数据采集模块的设计方案和实现方法。最后以微信和易信为例研究了模型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微信和易信的可用性都较好,而且只在个别维度上有微小差异。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迅速发展,XML正迅速取代HTML成为Web上数据表示、集成和交换的标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然而,随着互联网上发布的XML数据的不断增加,如何有效管
网络安全可视化技术利用人类视觉对模型和结构的获取能力,将抽象的网络和系统数据以图形图像的方式展现出来,帮助系统管理员分析网络状况,识别网络异常、入侵,预测网络安全事
在软件生产领域,广大软件企业对实施软件工程指导软件开发的重要作用已经达成了普遍的共识。软件工程是一种层次化的技术,它的实施应该包含一个过程,一组方法和一系列的工具的支
随着多核多处理器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以Intel为代表的CMP架构的不断发展,CMP已成为处理器体系结构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要充分发挥高性能计算的性能,除了需要有与之适应的软件,如
Web服务技术和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作为IT领域的最新进展,已经对企业软件的开发产生深远的影响。服务网络(Service Network)是一个Web服务和数据语义描述的存储库,服务发
Parlay是一个让IT开发人员快速创建电信业务的应用程序接口(API),它主要应用在移动网络、固定网络和基于IP的下一代网络,开发人员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语言,如C、C++和Java来开发P
由于历史的原因,高校各个部门于不同时期建立了各自的业务应用系统来管理信息资源。各业务系统在设计之时大多关注具体的业务应用需求而非数据集成需求,并且它们也采用不同部署
学位
自从1999年Napster的流行,人们对P2P技术的研究日益升温,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P2P网络使Internet重返自由和平等的本质,极大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使得资源共享上升到了一
Web服务作为Internet上的一种开放的、模块化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承认。然而,单一的Web服务提供的功能难以满足用户复杂的需求,使得Web服务自动组合技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