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90年代中以来,西方已有不少学者开始提倡进行“教师研究”(TESOL Journal,1994/4),这表明,教师作为教学实施者乃至研究者的作用日益得到再认识,需要加强关于教师课堂行为方面的研究。随着“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的出现和推广,越来越多的教学理论研究开始关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及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问题。众多一线教师与教学研究者开始反思教师在课堂上的话语行为对学生语言习得的影响及作用。课堂教师话语研究是课堂过程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始于20世纪70年代。教师话语(teacher talk)是教师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师在第二语言/外语学习的课堂上为组织和从事教学所使用的语言。Nunan(1991)指出:“教师话语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及学生的语言习得两者都是至为关键的,这不仅因为教学内容只有通过完美的教师话语的组织与传授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且因为它本身还起目的语(target language)使用的示范作用,是学生语言输入的又一重要途径”。教师话语的数量和质量会影响甚至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Hakansson,1986)。近二十多年来,语言学家们对二语课堂的研究结果表明:课堂内学习者的成功输出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所使用的语言以及课堂教学的实际过程—课堂互动(classroom interaction)有关。Ellis(1990)认为,教师对管理课堂互动负有最终的责任。目前,国外学者对教师话语的研究大多注重其作为语言输入所具有的种种特征,如语速、语调、词汇、句法、语篇方面的调整(Chaundron,1988),而且许多研究局限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如Pica & Long(1986)的研究结果表明,教师使用展示性问题和理解核实多,而参考性问题、确认核实和澄清请求较少,他们由此得出结论: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交际,因而学习者获得可理解的语言输入较少,不利于语言习得。同时,国外许多学者对不同类型教师话语的功能及其对学习者二语习得影响的研究也给我们提供了不少启示。Brock(1986)的研究说明,参考性问题可以增加学习者在课堂上的语言输出,从而促进语言习得。Ellis(1990)认为,在自然环境中人们常使用确认核实和澄清请求来克服交际困难,课堂中教师使用这两种方式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进行意义协商的机会。Nunan(1991)认为教师话语给予学习者的积极反馈可以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更有助于改进学习者的行为。在英语学习自然语言环境极不理想的中国,教师话语对学生的语言输出、课堂参与度、学习态度及整个语言习得的过程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但在国内,关于教师话语的作用和课堂中交互形式的特征在国内外语教学界尚未引起足够的注意,此类研究较少,对中国语境下英语课堂中教师的话语量、教师提问的类型及频率分布、各种交互调整的次数及所占比例、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作出反馈的不同类型及其上述各方面对学生语言习得的影响都鲜有研究。因此,中国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认真研究教师话语可以促进外语教师对教学的深层次理解,从而有效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在中国英语课堂中教师话语具有何种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从哪些方面影响学习者的语言习得?中国语境下的英语课堂是否能真正为学习者创造一个更好的语言习得环境?这些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由于上述原因,我们很有必要进一步考察中国语境下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特征,帮助教师认识哪种类型的课堂话语更有利于学生的语言习得,从而成为值得提倡的教师课堂话语,为改进和评价教学以及教师培训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启示。基于此,本研究通过随机抽样选取了兰州市四所高校(兰州理工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甘肃政法学院、兰州城市学院)的部分英语教师和非英语专业学生,通过对六个班级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观察、录音并转写成文字材料的方式,对其反映出的教师话语的四个方面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教师话语量、教师提问、交互调整的方式、教师反馈。同时,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搜集了十二位教师及其所任教班级566名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试图从另一角度对录音分析的结果提供佐证。该问卷是在周星、周韵(2002)所作调查问卷的基础上改编,一共包括二十六个题项,大体反映教师话语的上述四个方面的特征。最终目的旨在为中国语境下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特征的研究、教师话语策略的研究及外语教学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启示。问卷调查结果和录音分析结果两组数据共同揭示了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特征,其研究结果如下:(1)教师话语量远远大于学生话语量,分别占课堂时间的73.3%与12.2%。(2)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展示性问题的频率远远高于参考性问题,分别为78%与22%。(3)教师为解决与学习者进行交流时的交际困难而使用的三种调整方式中,理解核实使用频率最高,占到72%,其次是确认核实,占25%,最不常使用的方式是澄清请求,仅占3%。(4)教师对学习者的课堂表现作出的反馈中,所有教师均使用积极有效的反馈形式,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赞扬、鼓励。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本研究对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尽量精简教师话语,引发更多学生话语,适时适量地使用母语;多提激发学生思考和学习积极性的参考性问题,减少展示性问题的数量;多使用确认核实和澄清请求等交互调整方式,引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课堂活动,进行更多的意义协商,促使学生管理自己的学习,使其学习态度变得更积极、负责:通过使用赞扬、鼓励等积极的反馈形式,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做出有效的反馈,并通过对学生错误的正确处理,为外语学习创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2)作为教师应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不断调整实践与理论观念的差距,认识自己的哪些课堂行为和话语更有利于学生的语言习得,从而采取有效的课堂话语策略,改进教学,取得好的教学效果。(3)利用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增加学生参与语言交际与练习的机会,为学生创造用目的语进行有意义交流的环境,通过幽默,亲切,热情激励的教师话语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自由,愉悦的语言课堂学习气氛。本研究尚有许多不足之处,如由于现实的困难,本研究所调查的对象只局限于兰州市的高校,因而所得出的结论是否适用于其他地区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另外,数据的获得所采用的测量工具不够全面,等等。许多关于教师话语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