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时期旱灾时空分布问题是历史灾害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属于历史自然地理学的范畴。近年来随着人类对生态平衡破坏的加剧以及对资源不合理利用的增多,四川旱灾的规模越来越大,承灾体易损性和灾情也大大增强,四川旱灾问题颇受学界关注,但其关注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在建国后这一短时段上,对长时段、中长时段关注得很少,历史时期四川旱灾研究薄弱。就笔者所见,还没有关于历史时期四川旱灾的断代专门研究出现,其中清代四川旱灾的专门研究缺失。本文基于此,充分利用清代四川丰富的旱灾史料,用历史地理学、灾害学、统计学、图谱学等多学科的方法,对清代四川旱灾时空分布进行深入的研究,揭示出清代四川旱灾发生的时间规律特征及其空间分布的动态演变过程,以期弥补当前学界在此方面研究的不足,对历史时期四川灾害地理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希望对今天四川单种灾害区划以及旱灾的中长期预报具有实际意义。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言,主要对选题原由、选题意义作了说明,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对当前学术界对该课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第二部分论述了清代四川旱灾资料的来源、特点及其处理方法,划定了历史旱灾等级,制定了县级旱灾等级划分标准,为后面的旱灾史料参数化提供依据。在第三部分,笔者通过系统的收集和整理档案、方志和文集,得到了目前最为完整的清代四川旱灾数据,旱灾年数和旱灾县数均超过前人,建立了史籍记载旱灾年表,复原重建了清代四川旱灾时间序列,对其受灾县次进行插补,再现了清代四川旱灾的空间分布,并利用建立的县级旱灾等级划分标准对各县进行了旱灾等级评定,完成了旱灾史料的参数化。第四部分从时间纬度和空间纬度探讨了清代四川旱灾发生的时间规律特征及其空间分布的动态演变过程。分析出了清代四川旱灾经历了旱灾严重期—旱灾间歇期(低发期)—旱灾高发期三个阶段,进入二十世纪初期旱灾仍然呈现出频繁加重的趋势,指出了清代四川的重旱区、次重旱区、常旱区、易旱区的分布格局,并对重旱区且常旱区的重庆府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个案分析。此外,还从长时段的角度分析了清代四川旱灾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与前面中长时段的分析结果相对比,二者呈现出趋势的一致性。最后,从旱灾社会属性的纬度探讨了清代四川旱灾时空分布格局影响下的人地互动因素,并提出了一些防旱减灾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