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高温结构材料,CuW合金在热冲击过程中,瞬间产生的温度载荷引起的温度梯度,导致合金内部产生很大的宏观热应力。同时,由于CuW合金中Cu、W两相的力学及热物理性能差异悬殊,在细观上不同相之间也会出现较大的应力。反复热冲击作用下,合金中的各相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促使微裂纹的形核并扩展,最终导致CuW合金表面出现块状剥落。因此,研究热冲击载荷下CuW合金中的损伤及微裂纹演变机理,对于CuW合金的设计以及使用寿命的有效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课题分别从宏观和细观尺度对CuW合金的损伤及裂纹演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为了分析CuW合金在宏观上的破坏机理,应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CuW合金在高压电弧热冲击作用下的温度场分布,并基于热弹性效应,研究了合金内部热应力的变化。分析温度场可知,电弧作用区域内合金的表面温度急剧升高,灭弧后温度快速下降。依据温度场分布,将加热区划分为汽化区、液化区及液固共存区。根据应力分布可知,CuW合金的破坏部位一般出现在熔池底部及加热区边缘处。在热冲击载荷作用的初始阶段,热应力促使裂纹形核,裂纹在随后的拉应力作用下扩展。 通过水冷热冲击实验,研究了CuW合金在热冲击后的宏观性能损伤。结果表明,多次热冲击后,CuW合金的强度降低,呈现不同程度的损伤。通过分析高压电弧热冲击作用后的CuW合金微观组织,进一步证实了CuW合金在电弧作用下表面形成钨层、钨骨架层及铜钨层的层状组织这一模拟结论,其中表面重凝产生的钨层易引起微裂纹的形核。通过有限元计算可知,热冲击载荷的反复作用下,层状组织的存在导致表面温度及热应力的增大,加剧了表面裂纹的形核与扩展,并且由于横向应力的决定性作用,微裂纹优先向纵深方向扩展。 根据CuW假合金的两相微观组织,基于Voronoi技术建立了CuW合金细观模型。通过分析拉伸载荷下的剪切滑移带可知,CuW合金的强度主要取决钨骨架的强度,即钨颗粒之间的结合状态——烧结颈的形状、数量及尺寸,而Cu在钨骨架中的分布则影响CuW合金的韧性。CuW合金中的微裂纹一般萌生于W/W及W/Cu界面处,然后沿着界面扩展。CuW合金的变形和断裂顺序依次为:钨颗粒相互分离、W/Cu界面接着开裂、韧性铜相的撕裂。 通过Gurson修正模型,研究了单次热冲击载荷作用下细观尺度上CuW合金的损伤演变及其导致的微裂纹的形核及扩展过程。热冲击过程中,CuW合金的损伤及其引起的微裂纹首先形核于钨颗粒的棱角处,然后沿着Cu/W界面扩展。随着载荷的递增,微裂纹扩展进入此钨颗粒相邻的铜相,并朝着相邻钨颗粒的棱角处扩展。微裂纹扩展路径的计算分析与试验结果完全吻合。通过计算微裂纹扩展路径上的应力分布可知,Cu/W界面上的损伤及其所引起的微裂纹取决于正应力及剪应力的大小,其中剪应力的影响更大;而铜相中的损伤及其所引起的微裂纹主要依赖于正应力的作用。 应用Darveaux模型分析了在循环载荷作用下,CuW合金在细观尺度上的损伤、微裂纹的产生及扩展行为。通过有限元计算可知,较低幅值的低周疲劳载荷对CuW合金的性能不会产生影响,无损伤发生,CuW合金处于弹性安定状态下。随着载荷幅值的增大,CuW合金开始由弹性安定转变为塑性安定状态,棘轮效应开始凸现。随着循环次数的累计,损伤萌生并逐渐增大,由损伤所引起的微裂纹开始在损伤达到临界值的多处形核,并沿着钨颗粒棱边扩展。循环载荷作用过程中,多条微裂纹不同程度扩展,并在钨颗粒的棱角处汇集;其中主裂纹的扩展方向在初始阶段与载荷的作用方向保持垂直,然后逐渐偏向于最大剪应力方向。此外,微裂纹扩展走向受到钨颗粒的影响,烧结颈在一定程度上可迟滞微裂纹的扩展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