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治疗组(针刺+四物消风饮加减)和对照组(四物消风饮加减)治疗慢性湿疹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IgE的影响,对两种方案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进行评价,从而为针刺治疗慢性湿疹提供新的临床依据。方法将符合研究条件的66例慢性湿疹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其中治疗组的治疗方案为针刺配合内服四物消风饮加减(由生地黄10g、当归10g、荆芥10g、防风10g、薏苡仁15g、白术10g、山药15g、赤芍10g、白鲜皮15g、白蒺藜10g、蝉蜕10g、炙甘草6g组成),对照组的治疗方案为单纯采用内服中药(四物消风饮加减)治疗慢性湿疹。治疗组的针刺疗法为每周2次,共4周,两组患者内服中药则均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提供,每日一剂,水煎至400ml,分早晚饭后温服,疗程为4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皮损情况,并对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及时做出处理。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EASI评分、瘙痒程度评分及血清IgE水平的检测。结果1.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t检验、卡方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在治疗前ESAI、瘙痒程度评分及血清IgE水平经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ESAI评分:治疗组痊愈3例,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显效率59.4%,有效率90.6%;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7例,有效7例,无效14例,显效率30%,有效率53.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ASI评分经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EAS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两组患者的有效率经秩和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3.瘙痒程度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瘙痒程度评分经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患者瘙痒程度较治疗前均下降,但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4.血清IgE水平: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IgE水平经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血清IgE较治疗前降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IgE水平经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能降低血清IgE水平,对照组无明显降低血清IgE水平的作用。结论针药结合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及降低患者血清IgE的作用比单纯用中药治疗慢性湿疹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