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形杆齿式纵轴流水稻脱粒滚筒性能分析与仿真优化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alee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水稻是世界上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粮食作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水稻耕地面积约94370.8 km~2,占全球粮食产量的21.98%。脱粒是水稻收获过程的重要环节,水稻在联合收获机脱粒滚筒中受冲击、梳刷、搓擦、碾压等作用实现脱粒分离,水稻在脱粒滚筒中的流动主要有轴流和切流两种方式。脱粒元件根据脱粒齿形状可分为钉齿式、纹杆式、弓齿式和板齿式等,其中杆齿式主要是通过击打、梳脱完成脱粒过程,纹杆式主要是通过摩擦、碾压作用完成脱粒过程。由于脱粒分离功耗大,开展脱粒分离过程研究,对提高水稻联合收获机脱粒性能,降低脱粒功耗,实现轻量化作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研究设计了一种鼓形杆齿式纵轴流水稻脱粒滚筒,对其性能开展了评价与仿真优化,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设计了一种鼓形杆齿式纵轴流脱粒滚筒,并对其脱粒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为提高轴流式脱粒分离装置负荷均匀性,减少脱粒机堵塞和脱粒功率消耗,设计了一种鼓形杆齿式纵轴流脱粒滚筒,并通过台架试验以喂入量、脱粒间隙、脱粒滚筒类型和脱粒滚筒转速等影响因素对其脱粒性能进行评价。搭建了纵轴流水稻脱粒分离装置试验平台,在不同脱粒滚筒转速(1100、1300和1500 rpm)和喂入量(0.8、1.1和1.4 kg/s)下,比较并评价了两种不同结构形式杆齿(圆柱形脱粒滚筒和鼓形脱粒滚筒)的脱粒性能。以脱粒功率、脱粒效率和生产率为试验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对脱粒滚筒结构和工作参数进行了优化,采用回归方程对测量值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喂入量和滚筒转速提高时,脱粒滚筒脱粒效率和作业功耗呈增大的趋势,当脱粒滚筒转速为1500 rpm,喂入量为1.4 kg/s时,鼓形脱粒滚筒的最高脱粒效率可达98.6%,最大脱粒生产率可达0.64 kg/s,相同作业条件下,圆柱形脱粒滚筒最高脱粒效率和最大脱粒生产率为98.41%和0.51 kg/s;当脱粒滚筒转速为1100 rpm,喂入量为0.8kg/s时,鼓形脱粒滚筒和圆柱形脱粒滚筒最小脱粒功率分别为5.45 k W和6.2 k W。(2)设计了一种基于薄膜压力传感器的纵轴流脱粒滚筒喂入量监测系统。提高喂入量并降低脱粒功耗是脱粒滚筒的重要研究方向,但喂入量过高对未脱净率有直接影响,为提高脱粒滚筒分离效率并降低未脱净率,收割机应在最佳喂入量下作业。由于脱粒滚筒有其额定喂入量,当实际喂入量超过额定喂入量时,会导致滚筒堵塞,脱粒损失增大,生产效率降低,甚至对收割机部件造成损坏。为此,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薄膜压力传感器的新型纵轴流脱粒滚筒喂入量监测系统,通过薄膜压力传感器测量脱粒滚筒顶盖上的作用力,进而反应喂入量大小和脱粒滚筒内的水稻秸秆流动情况。试验时薄膜压力传感器安装在脱粒滚筒顶盖内,其电阻受谷物施加在脱粒滚筒顶盖上力的变化而变化,从而测量脱粒过程中谷物的受力情况及其与滚筒盖板间的作用力变化,最终对堵塞进行报警反馈。搭建了基于薄膜压力传感器的脱粒滚筒喂入量监控系统的试验平台,对圆柱形脱粒滚筒和鼓形脱粒滚筒在不同喂入量(0.8、1.1和1.4 kg/s)和不同转速(1100、1300和1500 rpm)下进行了试验。试验材料为水稻品种黄花占,经测定其籽粒含水率为13.32%,茎秆含水率为63.21%。谷草比为32.35%,总千粒重为30.43 g。当脱粒滚筒转速从1100 rpm提高到1500 rpm时,鼓形脱粒滚筒在1.4 kg/s的喂入量下,压力传感器测量的平均力从1.14 N增加到2.34 N,相同试验条件下,对于圆柱形脱粒滚筒,测量的力也从1.11 N增加到2.21 N。所得结果表明,传感器采集的力信号可靠,并且与喂入量和脱粒滚筒转速显著相关。由于脱粒滚筒内作物层密度增加,作用在脱粒机盖上的力随着喂入量的增加而增加,这导致对脱粒机顶盖和传感器的冲击力和压力也很大。随着脱粒滚筒转速的增大,稻秆对压力传感器和脱粒滚筒顶盖的碰撞力增加。测试结果还显示,圆柱形的盖板中间力量较大,并且盖板头部、尾部的力量与中间相比差别较大,但是鼓形滚筒这种差别可能就比较小,反映滚筒形状以及脱粒间隙对谷物流动及其对盖板产生的压力产生直接影响。(3)建立了一种简化的纵轴流脱粒滚筒盖板受力模型,采用ANSYS有限元方法对脱粒滚筒顶盖冲击力进行了仿真分析。水稻植株喂入脱粒滚筒后,在脱粒滚筒内做圆周运动和轴向运动,受秸秆与秸秆之间的挤压力、旋转杆齿对秸秆产生冲击力与梳刷力、秸秆与凹版筛、滚筒内产生摩擦力与挤压力,以及秸秆与上盖板的上导草板产生阻力。由于水稻秸秆在滚筒内的线速度较高,与离心力相比其自身重力可忽略不计,建立了轴向脱粒滚筒顶盖的简化受力模型,忽略了水稻秸秆重力影响,沿滚筒垂直轴线方向取横截面,建立以平行该截面的竖直方向为Y轴方向、水平方向为X轴方向、轴向方向为Z轴方向和以纵轴流滚筒回转中心为原点O的笛卡尔坐标系。以滚筒顶盖和脱粒滚筒凹板接触面之间螺栓预紧力为边界条件,使用ANSYS软件对杆齿式纵轴流脱粒滚筒顶盖的所受的挤压和冲击力进行有限元分析,模拟应力、应变和脱滚筒顶盖的变形情况。通过仿真试验对比顶盖内圆弧面不同受力,发现顶盖内圆弧面受力来自秸秆的冲击挤压作用,且其与喂入量存在关联。说明可用薄膜传感器测量滚筒盖板受力用以评价滚筒喂入量以及滚筒内谷物流动的变化情况。仿真模拟结果表明:脱粒滚筒顶盖应力、应变、总变形量与脱粒滚筒转速和喂入量均呈正相关关系。且仿真结果同样显示圆柱形的盖板中间力量较大,盖板头部、尾部的力量与中间相比差别较大,但鼓形滚筒上述差别较小,仿真结果与实际台架试验结果变化趋势一致。(4)建立了一种水稻整株离散元柔性模型和杆齿式纵轴流脱粒滚筒脱粒过程仿真系统,开展了杆齿式纵轴流脱粒滚筒仿真优化研究。水稻秸秆在脱粒滚筒中受颗粒力学系统和多体动力学系统所组成复杂系统的共同作用,由于脱粒滚筒结构的杆齿数量、直径、分布形式,以及滚筒直径、转速、喂入量与秸秆物料特性等多因素影响,且这些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传统的试验方法难以准确分析水稻秸秆在脱粒滚筒中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因此,基于离散元方法建立了一种水稻整株离散元柔性模型和杆齿式纵轴流脱粒滚筒的脱粒过程仿真系统,开展了杆齿式纵轴流脱粒滚筒仿真优化研究。具体方法如下:分别建立稻穗的一个主枝梗和四支侧枝梗离散元模型,并在稻粒单元的基础上,按照实际稻穗形状,分别定位52个稻粒单元的X、Y和Z的三维坐标,为保证粘结接触模型的成功添加,颗粒与颗粒之间不能发生位置重叠;因此,对稻粒和枝梗添加Hertz-Mindlin with bonding粘结接触模型构建稻穗离散元模型,选择Hertz-Mindlin无滑动接触模型来分析物料和脱粒装置之间的接触作用。基于以上模型,对脱粒滚筒内混合物料的运动规律、喂入量和脱粒滚筒转速对谷物速度的影响、脱粒滚筒总扭矩和顶盖冲击力开展了仿真研究。仿真模拟了4种不同脱粒间隙(15、20、25、30 mm),4种不同脱粒齿直径(7、10、13、16 mm)以及不同脱粒齿形(圆柱齿、弯齿+圆柱齿)等脱粒参数对脱粒冲击力的影响,并对脱粒滚筒结构进行了优化。仿真结果表明,冲击力随着脱粒间隙的减小和脱粒齿齿径的增大而增大。此外,采用弯齿+圆柱齿结构比单一的圆柱齿形式具有更大的冲击力。当脱粒间隙为15、20、25、30 mm时,水稻对脱粒齿的平均冲击力分别为7518.39、4625.89、3856.25、3456.25 N。当脱粒杆齿直径为7、10、13、16 mm时,水稻对脱粒杆齿的平均冲击力分别为5640.25、7986.35、8805.36、10901.78 N。结果表明,当杆齿形状为圆柱形和弯齿+圆柱形时,水稻秸秆对脱粒机杆齿的平均冲击力分别为5265.23 N和6925.65 N。
其他文献
鱼类的生存和生长不仅取决于遗传背景,而且还取决于其与水生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水产良种良法配套早已成为共识,然而它们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仍不清楚。为了更好地了解环境因素如何影响培育的黄河鲤(Cyprinus carpio)新品系,为其优良生长性能的发挥及良法配套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本研究从水环境变化的角度,研究了黄河鲤新品系幼鱼一个生长周期内主要水质指标与水体、底泥和肠道中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变化规律
学位
大西洋鲑(Salmo salar)是重要的工厂化养殖品种。针对不同的养殖品种优化养殖条件是工厂化养殖成败的关键。尽管大西洋鲑养殖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但是其工厂化养殖条件还需要优化。本论文通过设置不同养殖密度和溶解氧饱和度,探讨大西洋鲑对不同养殖密度及溶解氧的生理响应、免疫应答及生长表现,揭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肝脏轴在大西洋鲑密度胁迫状态下参与生长免疫与应激的作用和机制,解析水环境溶氧、大西洋鲑
学位
背景: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主要由心肌组织急性、持续性缺血或缺氧引起,是世界范围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病理上,心肌梗死可导致氧化应激、能量代谢改变、凋亡、炎症因子释放和心肌细胞死亡等多种病理变化,进而触发促纤维化和肥厚性信号级联,发展为心室重构,甚至心力衰竭。超分子多肽水凝胶是通过肽基分子非共价键相互作用组装而成,可局部注射。因此,超分子多肽水凝胶常被用于包
学位
趋光行为是夜行性昆虫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之一。基于昆虫的趋光行为所研发出的灯光诱控技术,凭借其绿色无污染的优势,已经成为害虫预测预报和绿色防控的一种重要手段。然而昆虫趋光机制尚不明确,阻碍了灯光诱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研究发现,昆虫响应光刺激后活性氧代谢发生显著变化,暗示活性氧参与了昆虫趋光的调控。琥珀酰化修饰是活性氧代谢的调控因子,但其对昆虫趋光的调控作用及机制仍然有待研究。本研究以趋光昆虫粘虫Myt
学位
玉米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保障世界粮食安全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干旱、盐碱等非生物胁迫因子,严重制约了玉米高产稳产和种植面积的扩大。植物激素脱落酸(ABA)在植物响应逆境胁迫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PYR1/PYL/RCARs基因编码ABA受体,在ABA信号传递中发挥关键作用。另外拟南芥ABA信号通路的核心成员A类PP2C磷酸酶(PP2C-A)在ABA通路中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很好
学位
玉米是重要的粮饲作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社会经济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籽粒是构成玉米产量最主要的因子之一,其发育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涉及大量基因并受严格调控。虽然现已克隆了许多影响玉米籽粒发育的基因,然而对玉米籽粒发育的分子机制认识的还不够全面、深入。因此克隆调控玉米籽粒发育基因并解析其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图位克隆的方法克隆了两个调控玉米籽粒发育的基因,分别命名为Zm3047和
学位
我国长江中下游农业区主要种植作物有水稻和小麦,针对该地区稻麦轮作制度特点,现有稻麦播种机具功能单一,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为此开展了稻麦旱作兼用气吹式精量排种器研究。以“稻麦兼用、精量排种、伤种小”为主要着手点,基于“振动排序供种+计数气吹投种”的方式,创新性提出并设计了集机械、振动、气动和电气控制技术于一体的稻麦兼用电控气吹式排种装置,通过改变控制参数与更换上排种盘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稻麦兼用,主要研究
学位
马铃薯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但病毒病使马铃薯产量和品质都严重下降,其中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是危害马铃薯最重要的十种病毒之一,严重影响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本研究前期以具有PVY极端抗性的二倍体马铃薯野生种S.chacoense 40-3为母本与感病二倍体野生种S.berthaultii 143-6杂交构建了分离群体,将抗病基因定位于M2526-2及M4950-1之间
学位
玉米作为我国第一大作物,对保障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穗粒数是重要的玉米产量构成因子之一,由微效多基因控制。目前,由于对玉米产量形成的遗传基础及其关键位点的认识仍十分有限,深入解析其遗传基础、克隆其关键基因对玉米产量性状的分子育种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在玉米第七号染色体上,实验室前期利用染色体片段渗透系鉴定到一个控制玉米穗长、行粒数和穗重的主效QTL(Quantitative Trait
学位
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盐分是影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导致水稻产量降低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盐碱地的水稻产量,鉴定与耐盐性相关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是改良耐盐水稻品种的重要步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利用一个以非洲栽培稻ACC9为供体,籼稻品种珍汕97(ZS97)为轮回亲本的水稻回交自交系(BIL)群体,鉴定与发芽期和苗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