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能型纳米药物载体在正常人体生理环境时,药物释放很慢甚至不释放,而在特定的靶向部位时药物快速并持续释放,从而达到靶向给药和药物缓释的目的。肿瘤内部的微酸环境是研究肿瘤部位靶向给药的热点之一,已有国内外研究利用纳米材料电荷反转的特性增强其在肿瘤部位的聚集,并取得较好的研究效果。炎症部位与肿瘤组织均呈酸性,pH响应性聚合物也可应用于抗感染研究。在本研究中,利用聚(β-氨基酯)(PAE)电荷转换的特点,我们设计并合成了具有pH响应的三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b-聚已内酯-b-聚氨基酯(PEG-b-PCL-b-PAE),以无pH响应的两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b-聚已内酯(PEG-b-PCL)为对照,6-羧基四甲基罗丹明(TAMRA)标记的万古霉素的载体进行体内外作用细菌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开环聚合和迈克尔加成反应成功合成了PEG-b-PCL和PEG-b-PCL-b-PAE,利用自组装技术分别得到了PEG-PCL和PEG-PCL-PAE胶束。通过MTT实验证实两种胶束对NIH 3T3和293T增殖生长无明显影响;在pH 7.4时,两种胶束表面均带负电荷,当pH逐渐降低至小于6.5时,PEG-PCL-PAE胶束表面带正电,且随着pH降低其表面所带正电荷越大,而PEG-b-PCL胶束表面一直带负电;PEG-PCL-PAE和PEG-PCL分别与万古霉素通过双溶剂乳化挥发法形成53nm和61nm的纳米粒(分别以PEG-PCL-PAE/Van和PEG-PCL/Van表示);通过CLSM对比不同pH(6.5和7.4)下Vanco-TAMRA、PEG-PCL/Van和PEG-PCL-PAE/Van分别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结合所呈现的荧光,结果显示pH 6.5时PEG-PCL-PAE/Van与细菌结合后其荧光强度明显增强,其他两组在不同pH下无明显变化;裸鼠活体荧光成像结果表明PEG-PCL-PAE可以有效延长药物长循环时间并提高药物在炎症部位的聚集。本研究中我们将稳定性好、生物相容、具有电荷转变特性的PAE聚合物作为万古霉素的载体应用于体内外的研究,结果显示该聚合物能有效延长抗生素在体内的循环时间,并增加其在炎症部位的聚集。PAE利用电荷反转靶向结合细菌的作用方式使其能广泛应用于各类细菌引起的炎症,为炎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