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新刑律相关论文
缓刑是当代刑罚制度的宠儿,被认为是抗制犯罪的特种刑罚手段,但我国缓刑制度自引进之日始直至现今从未真正发挥过有效作用,长期处......
【内容摘要】本文论述了在清末法制改革过程中,中国对大陆法系的德国法的继受,而这种继受是通过直接向德国学习和通过日本为中介向德......
在世界法医史上,我国古代法医学发达最早。但是直到19世纪后半叶才缓慢地向现代法医学迈进。纵观历史,我国现代法医学经历了萌芽......
清政府在二十世纪初期进行了大规模修律活动,在变法修律过程中,以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等人为代表的“法理派”和以曾出任湖广总督、......
《清史稿·刑法志》“前言”中曾云:“论有清一代之刑法,亦古今绝续之交.”何为古?何为今?绝者何?续者何?绝续之理何在?历史与时代的意......
晚清时期的汪荣宝,同时兼职于多个清末核心新政机构,参与了新刑律等重要法典的审议与起草工作,在清季法政界可谓举足轻重。同时,汪氏一......
由沈家本主持修订的《大清新刑律》被誉为中国法制史上第一部近现代意义上的刑事法典。受中国儒家仁政的思想和“西学东渐”思潮的......
关于法律移植与本土化一直是法学界的争论热点,不同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在中国法学界关于法律移植与本土化的争执也由来已久,虽然......
1907年由沈家本主持的修订法律馆上奏《大清新刑律》草案,在中国法律史上迈出了系统继受西方刑法的第一步。从1908年开始陆续上奏......
作为清末法律改革的产物,《大清新刑律》从体系、体例到内容都移植了西方国家的刑法,是其在刑事法律改革领域的突出代表。清末法律......
1902年开始的十年内,晚清政治高层围绕着刑律修订的不同意见而爆发了激烈的"礼法之争"。时逢资政院成立,杨度以宪政编查馆特派员身......
对于清末修律时爆发的礼法之争 ,以前的论者多以为体现了礼教派的强大和法理派的软弱。作者从奕匡力和他主持的宪政编查馆入手 ,对......
《大清新刑律》是清末法律改革的产物 ,从体系到内容都移植了西方刑法。它遭到礼教派的种种责难 ,这表明清末移植西方刑法的艰难。......
一部好法典应该在实现法制现代化的同时,关注其社会调整功能。传统观点认为,《大清新刑律》是礼法之争后妥协的产物,不利于中国法......
《大清新刑律》是清末修律活动中最有代表性的成果。但由于修律本身只是清廷变法自救的产物,因而《新刑律》在内容上就不能不是一个......
1935年《中华民国刑法》是国民党南京政府制定的第二部刑法典,也是旧中国最后一部刑法典,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在历史考察的基础上,对这部......
<正>一、罪刑法定原则与时代发展的关系从大历史的角度来看,百年以来罪刑法定原则的中西方命运,其实有着相似之处:在刑法典的文本......
我国历史上的刑罚一直以重刑为主,直到清末法制改革,重刑结构才得到了调整。《大清新刑律》作为清末法制改革的重要成果明显体现了......
中国传统的量刑制度在清末修律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清末刑律在法定刑的设定方面采取了相对法定刑制度,增加了关于酌定量刑情节的规......
自首制度,是我国刑法中的一项重要刑罚制度。历史地、比较地考察现行刑法对古代刑法自首制度的继承与发展,必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
《大清新刑律》的颁布是中国近代刑法的开端。罪刑法定原则被规定在其中,也凸显了它的先进性,罪刑法定原则的引入是我国刑法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