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数量迅速增长,截至2009年底,我国中小企业已经达到3124万家,从业人数达到1.74亿人,,产出约占我国总GDP的70%,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给我国中小企业带来了空前的挑战,竞争力差、抗风险能力弱的缺点充分暴露出来。中小企业在“经济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是实现充分就业的基础,而且还在配合大企业高效运转和优化产业结构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分析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及提出解决方案就尤为重要。到目前为止,我国中小企业整体仍然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利用廉价劳动力和低价原材料成本的比较优势维持生存,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改变以及我国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和原材料的价格在逐步上涨,许多跨国企业的投资已经开始转向越南、老挝等成本更低的国家,我国在逐步丧失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的比较优势,“比较优势”已经逐渐变成“比较优势陷阱”。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单一利用比较优势,不仅不能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相反会使中小企业成为大企业的附属。所以,本文从中小企业转型的角度,提出了我国中小企业应该从危机中看到机遇,实现企业从比较优势到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的转型,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在研究企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发现,国外的学者偏重于对知识和价值等无形的竞争力的研究,即建议企业发展“软性”条件,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而国内的学者则侧重于运用自身比较优势,即利用“硬性”条件,以量为先导,期待以量的积累实现质的突破,而对“软性”条件的研究没有形成一个理论体系。本文从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结合的角度分析,认为,中小企业应该以比较优势为基础逐步实现核心竞争力,在转化的过程中依次形成成本优势、独特资源优势、整合能力优势和融合能力优势,以实现核心竞争力的快速积累。本文认为,在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一直以成本优势为主要发展战略,犯过于保守的错误,也不能在企业发展的初期就抛开成本优势,犯好高骛远的错误,我们应该把两者结合起来,以比较优势为基础,以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最终实现中小企业的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避免出现我国中小企业后备无力的尴尬局面。本文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与理论文献综述。主要对论文题目中出现的重要概念进行界定以及相关理论的文献综述。主要包括,中小企业、“新时期”概念的界定;国内外关于比较优势理论、核心竞争力理论和企业转型理论进行论述;本文的结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第二部分是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主要论述了新时期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现状、我国中小企业比较优势的现状以及竞争力的分析。认为,我国中小企业在世界性危机的打击下存在着外部宏观环境和内部自身的问题,使得中小企业经营更加困难,这是由于我国中小企业一直以来都利用劳动力等低层次的比较优势经营,而忽略了对有利于自身核心竞争力的知识、管理、技术创新的培养,这造成了我国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竞争力差的缺陷。第三部分是我国中小企业的转型。主要论述了从比较优势到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性、存在的障碍及可行性,并提出了中小企业转型的可行性过程。认为,我国中小企业的转型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虽然在转型的过程中存在着障碍,但是我们必须克服困难,积极推动中小企业的转型,在转型的过程中中小企业要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形成不同的竞争力,最后实现核心竞争力的积累,完成质变。第四部分是推动我国中小企业政策和建议。主要论述了政府和中小企业两方面的措施:政府从宏观上支持,企业从微观上努力。我国市场经济体系还不完善,存在着大量的“市场失灵”的现象,这就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进行宏观调控,对中小企业进行政策上的支持。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也要从自身出发,积极发展自身有利条件摒弃不利因素,为实现核心竞争力创造最有利的条件。结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整体仍然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中小企业应该以比较优势为基础,努力提高比较优势的等级,变落后的比较优势为先进的比较优势,完成企业的发展战略的转型,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实现中小企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