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三十年来,盈余管理逐渐成为公司财务管理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财务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上市公司往往会通过构建表面真实的交易或利用会计政策的选择,对会计盈余施加影响,进行盈余管理,人为的扭曲会计盈余所包含信息的真正含义,从而误导信息使用者。对于公司的投资者与债权人来说,由于这种扭曲的会计信息的误导,会致使大量社会资金流入这种效率较低的公司;对于公司管理者与股东来说,由于这种会计信息的不对称,从而导致公司高层决策低效甚至失误,资本市场对公司的发展无法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同样,公司内部的管理者为了自身的利益进行盈余管理,最终损害了股东和投资人的利益。因此,盈余管理的普遍存在,给社会经济带来诸多问题。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与盈余管理所运用的手段,对于不同的公司会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同样,对于同一公司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生命周期,对其盈余管理的方式也是呈现多样化。鉴于此,本文正是从公司的不同的生命周期入手,对公司的盈余管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期望通过这一研究,一方面有助于财务信息使用者增强对会计信息的识别能力,促进债权与股权投资的公平公正;另一方面也能给监管部门对于规范公司的盈余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关于盈余管理的理论和案例研究的基础上,主要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将其不同生命周期与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结合起来,进行对比分析。在运用"应计利润总额模型"和"均值回复应计利润模型"辅助分析后,在对A公司、B公司和C公司进行多案例分析基础之上,得出结论:(1)经过应计利润总额模型和均值回复应计利润模型的验证,研究发现在持续经营的公司,在不同生命周期里,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2)处于初创期的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是体现管理能力动机和筹资动机,主要利用收入的提前确认进行盈余管理。(3)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是保持利润稳定和保持利润持续增长动机,主要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4)处于衰退期的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是避免被监管当局的特别处理与摘牌,主要利用费用操控和补贴收入进行盈余管理。(5)针对不同生命周期,总结提炼出普遍适用的盈余管理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