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本在市场上更加自由的流动,出现了很多的诸如跨国公司等一系列的大型国际化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公司要想更好的发展下去就必须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不断扩大自身的规模,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创新。为此,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通过公司之间的并购来实现。伴随着2006年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与此同时《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等法规制度的修订和出台,使得并购环境得以很好的改善。极大推动了我国并购重组的市场化进程。近年来,我国并购事件的发生总体上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而且并购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并购作为公司的重大事件是需要公司管理层审慎决定的,并购往往会涉及到大量的现金流,因此公司的融资问题就显得越发重要。不同的融资方式成本高低和风险大小存在较大差异。这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并购融资和支付能否顺利完成。同时也会对并购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产生影响。本文在控制了支付方式前提下检验不同融资方式对并购绩效所产生的影响。首先是对并购公司的短期绩效进行实证研究,主要采用的是事件研究法,对在并购公告日前后40天公司并购绩效的变化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采用债务融资的公司并购绩效有了显著的下降而采用股权融资的公司并购绩效显著上升。接下来,对并购公司的长期绩效进行了研究,考察的是并购公司在并购前一年、并购当年、并购后一年和并购后两年的公司绩效变化情况。采用的是事件研究法与会计指标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观察并购公司的现金收益这个指标来考察公司并购绩效的变化情况。在对不同融资方式下的进行长期绩效分析时,三种不同融资方式下的并购长期绩效并没有显著的差异。通过本文的分析,我国的并购融资方式对并购绩效的影响与西方国家研究的结果有所差异。这种表现出来的差异仅仅是一种表面现象,我国的投资者之所以会“功能锁定”于名义的会计收益,并且根据它来进行价值评估,其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对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监管、约束和规范机制还存在十分严重的缺陷。这种缺陷不仅在短期内表现十分明显,而且在长期中也有所表现,得出的结论再一次说明了我国资本市场上的缺陷和不足。建议资本市场监管部门能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力度,努力将我国的证券市场建设成为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证券市场;同时加强对债券市场的建设,努力使我国的资本市场更加完善,所反映出来的信息也更加及时和准确;最后,还应该加大对投机性并购的打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