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地区所投放的现金,是否最终被本地区所充分和高效利用,还是处于净流出状态被其他地区所利用,这将最终影响到该地方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进而影响决策层对现金投放、现金回笼总量和结构的调整。为了分析的简捷,本文暂不考虑域外资金的流通,或者说假定不存在域外资金引进和流出的变动因素。吉林省的现金投放、回笼呈现出什么样的规律?现金流向如何?吉林省省内所投放的现金在多大程度上被本省所利用,多大程度上服务于吉林省本省的经济发展?带着这些疑问本文展开了研究。本文对相关货币理论和区域金融理论进行了综述,结合吉林省现金投放、现金回笼的背景,得出1996—2006年吉林省现金投放、现金回笼的特点和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吉林省现金的流向问题,剖析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最后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经过对本文测算的吉林省现金流通存量数据和省域之间的现金净流量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现金净投放方面:现金净投放量呈递减趋势。中央银行货币供给量逐渐减少,中央银行货币供给因素逐渐弱化。这说明货币市场供应体系逐渐成熟,非中央银行货币供应因素逐渐增强,同时也说明货币供应的内生性越来越强。2.现金流通存量(M0)方面:M0存量和增量均呈逐年递增趋势。省内对流通现金存量和增量的需求旺盛,现金交易频繁发生。在M0的中央货币供给因素逐年减弱的情况下,M0存量和增量的显著增加说明吉林省内市场中流通的现金并不缺乏,非中央银行货币供给因素在逐年增强,市场货币流通体系在不断的完善,市场机制作用在不断的加强。3.现金净流出方面:本文经过测算得知,截止2006年吉林省仍为现金净流出省,但每年的现金净流出量呈递减趋势,年均增速-19.1%。这说明每年流入吉林省的现金量不足以抵消从吉林省流出的现金量,吉林省内的部分现金不能被本省所利用,不能服务于本省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是被省外所吸收并服务于省外的经济发展。但是,吉林省流出去的净现金量在逐年减少,市场流通中的现金存量流出本省并被外省所利用的情况有所好转。这说明吉林省自身吸附现金、利用现金的能力逐渐增强。在省内进行循环的现金存量在逐年增加,渐渐更多地被本省所利用,服务于本省自身的经济发展。本文的创新之处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吉林省1996—2006年的现金流通存量进行了测算,且在测算中根据吉林省的实际情况,将农业人口比重作为解释变量加入模型当中。2.对吉林省的现金在省域之间的流动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并进一步分析吉林省现金流出省外的深层次原因。3.从减少吉林省现金流出量,提高吉林省自身吸附现金能力的角度,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