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瘟、鸭坦布苏二联灭活疫苗的生产工艺摸索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9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世界水禽生产大国,年饲养量近50亿只,其中鸭饲养量近43亿只。随着养殖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的发展,鸭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且存在多种疫病病原之间混合感染的现象,多病原混合感染导致鸭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DPV)是引起鸭、鹅等水禽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的一种疱疹病毒;鸭坦布苏病毒病是由鸭坦布苏病毒(Tembusu virus,TMUV)引起的以产蛋鸭产蛋量骤降和雏鸭或育成鸭出现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新型急性传染病。鸭瘟和鸭坦布苏病毒病是鸭的两种主要疫病,能给养鸭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这两种疫病常常呈现混发或继发,因此研制鸭瘟、鸭坦布苏病毒病二联苗是养殖鸭从业者所亟需。然而,国内至今尚无鸭瘟、鸭坦布苏二联灭活苗生产销售,鸭瘟、鸭坦布苏二联灭活苗的研制,1次免疫可有效预防和控制鸭瘟和鸭坦布苏2种疫病的发生和流行,简化免疫程序,减轻免疫接种的工作量,省时、节约成本,减少免疫次数避免因频繁免疫所造成的免疫麻痹,减少了对鸭群的应激。本研究利用实验室现有的鸭瘟、鸭坦布苏种毒,制备了鸭瘟、鸭坦布苏二联灭活疫苗,并对疫苗相关工艺进行了摸索。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制苗用病毒液的培养工艺及灭活工艺研究通过相应种毒在鸭胚培养增殖试验,对比不同种毒稀释度、不同鸭胚日龄、不同接种途径和不同收胚时间对病毒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将鸭瘟或鸭坦布苏毒种用灭菌生理盐水作50~100倍稀释、经尿囊腔接种9~10日龄易感鸭胚进行病毒液繁殖,在96 h收集48~96 h死亡鸭胚及存活鸭胚的尿囊液,能使尿囊液的收获量和病毒含量达到最高。对收获后的病毒液,进行了抗原浓缩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切向流超滤系统,选择截留分子量为50 k Da膜包对收获的两种病毒液分别进行了2倍浓缩,对浓缩前后的病毒液分别进行毒价测定。测定结果表明:浓缩后病毒毒价的上升倍数与浓缩的比例基本上是平行的。浓缩废液中不含有活病毒,应用超滤浓缩装置对病毒液进行浓缩的工艺是可行的。开展了抗原灭活工艺研究,在不同甲醛溶液浓度、不同时间及不同温度条件下对比病毒液的灭活效果,结果表明:使用0.2%甲醛溶液在37℃条件下灭活18 h,可保证病毒完全灭活。制苗用抗原的相容性研究,采用同批抗原、同样的抗原量和剂型制备的鸭瘟灭活疫苗单苗和鸭坦布苏灭活疫苗单苗进行了性状检验、无菌检验、安全检验、效力检验、甲醛和硫柳汞残留量测定。结果显示,二联苗与单苗的性状检验、无菌检验、安全检验、甲醛和硫柳汞残留量均符合规定;效力检验中表明,二联苗制苗用鸭瘟抗原和鸭坦布苏抗原之间没有明显的相互干扰现象,两种抗原相容性良好。2.开展了疫苗最小免疫剂量测定、疫苗效力试验及疫苗安全性试验研究取实验室制备的鸭瘟、鸭坦布苏二联灭活疫苗分别以每只0.13 m L、0.25 m L和0.5 m L的剂量,经皮下途径免疫90日龄健康麻鸭,免疫后21日进行效力检验。综合试验结果表明:二联苗的最小免疫剂量为0.25 m L,使用剂量为0.5 m L。疫苗的效力试验结果表明:鸭瘟、鸭坦布苏二联灭活疫苗的免疫途径可为皮下或肌肉注射;雏鸭1次免疫后14 d,以同样剂量加强免疫1次;易感成鸭一次免疫即可达到良好的保护效果。使用实验室试制的鸭瘟、鸭坦布苏二联灭活疫苗,分别以一次单剂量、单剂量重复和一次超剂量经颈背部皮下和腿部肌肉两种途径接种10日龄麻鸭和90日龄麻鸭,结果表明:该疫苗对不同日龄的鸭安全性良好。
其他文献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伪狂犬病(Porcine pseudorabies,PR)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我国生猪饲养业较为严重的3种病毒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规模化生猪饲养业逐渐暴露出管理不规范、饲养密度大以及防疫水平低等问题,导致猪群抵抗疫病
学位
贫血疾病是犬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高,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在临床中针对贫血症状严重的患犬,主要是通过输血疗法以缓解贫血症状,并无其他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输血疗法能有效缓解犬贫血的临床症状,并提高犬贫血疾病的疗效与治愈率。因此,调查与分析输血疗法在犬贫血疾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对输血疗法在兽医临床中更广泛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第一部分调研输血疗法在犬贫血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现状。通
学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是能引起人类与动物严重感染的多重耐药菌。目前,对于临床上由MRSA引起的严重感染,可供应用的有效治疗方案是有限的,且单一抗菌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许多研究证明,某些药物联用的方案显示出对抗MRSA感染的潜力,但系统的联合用药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本文主要是以临床MRSA菌株以
学位
以广州市北部山区的风景林植被为研究背景,选取包括天然林、人工林以及不同优势树种在内的14个标准样地为研究对象,以林下植物多样性、林冠层结构、枯落物持水特性、土壤理化性质为研究指标,进一步研究广州北部山区风景林的生态效益,以期为广州市生态建设、风景林改造的树种选择等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和参考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14个样地的林下植物重要值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总体来看,各个样地中的优势种多为芒箕
学位
伊维菌素是半合成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脂溶性,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的优势,被广泛用于畜禽养殖、畜牧业以及宠物诊疗行业,能有效驱杀牛、羊、猪、犬、马等的肠道线虫和体外寄生节肢动物。市售伊维菌素剂型主要有,预混剂、片剂、注射剂、浇泼剂等。随着科技的发展,纳米技术在医药方面的应用日益增加。纳米级药物具有溶解速率和溶解饱和度高的优点,非常适合于伊维菌素的应用。本研究以比格犬和临床上患有蠕形螨病或犬蛔虫病的犬
学位
自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人类活动不仅对自然生态造成一定危害,也直接影响到自身的生存环境。近半个世纪由环境引发的各种疾病正在大范围地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健康水平。在严峻的城市化背景下,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实施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从宏观层面对提升国民健康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健康、养生、长寿已成为人民大
学位
本研究以6年生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岑软3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土壤施硒与叶面喷施两种施肥方式,设计不同喷施次数、不同施肥量的9个施肥处理,即CK(不施硒),L1(硒含量3 mg/株),L2(硒含量9 mg/株),L3(硒含量15 mg/株),L4(硒含量21 mg/株);叶面喷施浓度为20 mg/L,L5(5月喷施1次),L6(5月、6月各喷施1次),L7(5月、
学位
全球自然森林被持续开发利用,森林面积逐渐变小,物种多样性逐渐减少,野生动植物生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的威胁。然而,在中国南方,部分村庄附近仍然保存着较原始的自然森林植被,其物种多样性较高,并在生境提供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森林被称为“风水林”。但是这些呈斑块化的风水林,在受到保护的同时,也受到不同程度的人为干扰与森林破碎化的持续影响。因此,探讨风水林森林斑块的保存现状与其森林群落维持机制等,对研
学位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推进经济发展,经济活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大湾区建设关注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等问题,结合当前乡村振兴政策,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绿色低碳湾区,意义重大而深远。古村落是传统与现代文明的高度融合与积淀,具有独特的自然、历史和植物景观。本文选择大湾区内五个古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各古村植物种类、多样性和三维绿量特征,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层次分析的方法,探索建立古村综
学位
兰花(Cymbidium)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按生活方式分为地生兰、附生兰和腐生兰三大类。本文从中间繁殖体的诱导、增殖、分化以及生根壮苗特性四个方面研究不同生活方式兰花的组培快繁特性,在此基础上,对光诱导兰花芽再生的分子机理以及地生兰难分化的分子机理进行研究,为建立不同生活方式兰花高效组培快繁技术体系,深入研究不同生活方式兰花组培快繁特性的分子机理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