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模控制的屏栅电源控制策略研究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离子电推进技术是一种最先进、最具有发展前景的航天推进技术,随着我国大功率离子电推进技术的快速发展,离子推进器电源处理单元(Power Processing Unit,PPU)的功率等级也越来越高,高效、高功能密度成为未来PPU发展的方向。因为其具有高比冲的特点,离子电推进能够有效减少推进剂工质的体积与质量,成为卫星先进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参数。屏栅电源作为电处理单元的核心部分,进行屏栅电源的优化控制是设计高效大功率离子PPU的关键。但是,目前针对屏栅电源DC/DC变换技术的研究存在着动态性能较差且系统的鲁棒性差的问题,进行屏栅电源控制策略的研究对我国大功率离子电推进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主要研究如下:(1)论文在分析离子推力器屏栅电源系统结构和工作特点的基础上,介绍国内外屏栅电源的应用状况,根据最新屏栅电源实际应用状况,将屏栅电源DC/DC变换的控制技术发展需求进行了阐述,根据屏栅电源DC/DC变换器在实际应用中多工况与满足宽范围输出电压的技术需求,提出一种基于双模式控制方法的屏栅电源,对卫星深空探测与姿态调整领域所需要的多工况需求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2)针对应用需求,进行新型混合双H桥屏栅电源DC/DC拓扑结构设计,分析DC/DC变换器分别在串联(Phase-Shift)模式和并联(PWM)双模式控制的工作原理,根据应用场合的功能要求和性能指标进行两种工作模式切换,将轻载下并联模式的效率优势和重载下串联模式的优势结合,在系统内达到最优;主要从输入滤波电感与电容设计、功率管和快速恢复整流二极管的选型等设计屏栅电源DC/DC主电路的参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新型屏栅电源混合双H桥的小信号模型。(3)针对新型混合双H桥拓扑的屏栅电源DC/DC全桥变换器中负载变化对输出电压影响的问题,首先,通过经典的电压电流双闭环PID控制策略研究,并对系统进行仿真实验验证控制方法的正确性;其次,提出一种改进的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该方法将经典的线性电压电流双闭环系统控制策略与滑模控制策略(SMC)结合,基于等效控制律和切换控制率改进的滑模控制策略,从而构成完整的滑模控制律,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将改进的滑模控制方法与传统双闭环PID控制方法做对比,为进一步验证,进行异常工况下的干扰实验,以及两种工作模式下切换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滑模控制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和较强的鲁棒性能。最后,在实验室搭建一台实物样机,在主电路参数设计满足屏栅电源设计指标的基础上,利用样机实验平台与Matlab/Simulink协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基本一致,验证了文中提出的控制策略的正确性,进一步验证本文双模式控制下的屏栅电源DC/DC变换器电压能够宽范围输出,且系统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良好的动态品质。
其他文献
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出台以及智能制造2025的提出,低压电器行业未来几年发展势头良好。在此背景下,老牌工业公司E公司却面临巨大的挑战,近几年在国内市场的增速放缓,尤其是E公司
DC-DC变换器作为很多用电设备的直流接口,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当遇到输入电压变化或者不稳定的情况,如果没有合适的电能变换装置和控制方法,可能会导致系统输出不稳定
来源广泛、成本低廉、环境相容性好的二氧化锰材料理论赝电容值高(1380g/F),作为电容电极材料极具发展和应用前景。但其较差的电导率、质子-离子传输和晶粒易堆叠造成较少的活
为了应对未来快速增长的数据传输需求和日益紧张的无线频谱资源之间的矛盾,移动通信系统需要进一步提高频谱效率。装备大规模天线阵列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ple-Input Mu
随着LTE网络的发展,VoLTE语音感知提升成为现阶段重点优化工作之一。目前,VoLTE语音与LTE数据业务共享同一资源,在大话务场景下,概率性造成PUSCH上行RB底噪抬升,导致数据包在
R32喷气增焓空气源热泵系统能有效地解决传统单级空气源热泵在冬季低温以及夏季高温工况下的运行时出现的排气温度过高、制热量或制冷量不足等问题,然而,针对不同准一级压缩
磨削通常作为各类机加工方法中最终精加工的手段,即采用磨削的方法加工出所需要的尺寸精度及形位精度。随着空间探测系统、航空制造、国防军工等高技术制造领域对高精度光学
软硬互层(含软弱结构面)岩质边坡对其结构稳定性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是影响工程安全运营和人民生活的重大地质灾害,它具有分布广,活动频繁,复杂的生产条件和诸多因素的特点。
智慧城市的不断推进促使很多城市建立了出租车浮动系统,出租车浮动系统提供了海量的出租车轨迹数据。出租车轨迹数据是一种典型的时空序列数据,通过对出租车轨迹数据运用各种
本文试图找出估算耦合强度的最佳方法。为了这个目的,我们算出了在后选择下测量结果的解析式,及测量结果的最大值。我们分别在无后选择和后选择下,比较测量仪器位置变量和动量变量在对耦搞合强度估计的优劣。我们发现:在无后选择下测量位置变量可以获取关于耦合强度的全部信息;与之相对应的测量动量变量无法获取关于耦合强度的信息。因此在无后选择下,我们只能对仪器的位置变量进行测量来获取关于耦合强度的信息。当采用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