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行业协会作为介于市场各主体之间的、非营利性的社会中介组织,其出现与发展实质上是政府与社会关系演变的一个反映。中国在1949年以后建立起的政治体制以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为特征,政府对社会资源实行全面的垄断与控制,相应地,在经济生活领域形成了按行政体系对企业实行管理的部门管理体制。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政府逐渐退出社会生活,社会自主空间不断成长的过程。但是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已经形成的政府、市场、社会三元分立的框架不同,中国社会自主空间的形成具有独特的特征,中国行业协会因此也正在处于一个转轨时期,一是政府主办的或带有政府背景的行业协会,政府直接管理协会的模式正在转变,二是民间自发组成的行业协会正在兴起,这可以统称为中国行业协会的民间化,为此,我们需要分析的是中国行业协会制度多样化和制度变迁是如何运作的,民间化行业协会的制度特征是什么,民间化行业协会的职能如何,与政府的关系又怎样以及古今中外行业协会对当代行业协会的建设有哪些启示。
为了解答以上问题,目前国内学者对行业协会的研究成果可谓是琳琅满目,可是,整体来看,目前国内行业协会研究以“应用导向型”为主,围绕行业协会功能、角色、定位的原则性讨论较多,关于行业协会制度建设对策建议的论述较多,而深入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很少,对行业协会内在运行机理、制度变迁、发展规律等问题缺少深入研究。即便有部分学者分别运用了新制度经济学进行了中国行业协会的制度分析,但总体上分析不够全面,实证资料不够丰富,也缺乏较为符合中国行业协会实际情况的机理分析。为此,本文一是一反制度分析先静态再动态的常态,先从转轨时期行业协会制度多样化和制度变迁切入,进行了行业协会制度的现在进行时分析,又以仅两年刚刚进行的深圳市行业协会民间化改革的鲜活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二是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对行业协会制度安排进行了分析;运用合约理论分析了民间化行业协会的合约特征,提出了行业协会人力资本合约概念,对秘书长主导行业协会模式进行了理论解释。三是引入社会经济学理论分析行业协会信任关系的建立,避免对行业协会去社会化或过社会化工的研究,引入社会资本的视角分析行业协会的职能,介绍了结构洞和异质互动概念。四是分析了政府与行业协会的博弈关系,以深圳为例,考察我国行业协会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互动现状及其局限,对建立行业协会与政府的新型关系提出了政策建议。最后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行业协会的经验,引发对当代行业协会建设的启示并系统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首次从中国制度多样化及变迁入手,全面分析了民间化行业协会的运作机理和制度安排,第一次引入了民间化行业协会秘书长主导模式的理论解释,提出了民间化行业协会的人力资本合约模式,透视了行业协会内部运行机制,避免停留在以行业协会作为行动主体的表面现象,以及纠缠实际上行业协会会员之间很少发生的交易行为及委托代理模式。本文还引入社会资本的视角,以嵌入的观点实证研究了民间化行业协会信任建立,首次运用了新经济社会学理论分析民间化行业协会的职能,第一次提出了行业协会结构洞及异质互动更加有助于发挥行业协会职能的机理,避免去社会化研究行业协会,从宏观上把握行业协会的社会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