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人力资本理论,教育投资能有效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教育投资回报的水平差异是影响劳动者收入差距的重要因为,因此教育回报率估算是研究我国劳动力市场机制和居民收入分配情况的一个重要视角。
对我国教育回报水平进行估算的研究较多,综合来看呈现出三方面的特点:一是以提供静态信息为主,即大多关注具体某一年份的教育回报水平;二是部分动态研究立足的基础数据时间较早,多集中在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反映2002年后的时间段内我国教育回报水平变动趋势和特征的相对较少;三是教育投资外部性、教育回报估计中的内生性等问题受到一定关注,学界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法,但基于改进方法的教育回报水平系统性估算信息较少。
基于此,本文立足2002年至2007年国家统计局对北京、辽宁、浙江、广东、四川和陕西等六个省市开展的中国城镇居民住户调查数据,利用OLS方法、Heckman两步法、分位回归模型等方法对该阶段我国教育回报率进行估算,观察其总体水平、动态趋势和内部特征。结果显示,该阶段我国教育回报水平保持了稳定上升的趋势,不同的教育层次、地域、所有制、性别间的回报差异依然存在,教育层次、地域分布上的差异是造成收入差异的重要因素。本文的估算样本时间较新,时效性较强,地域覆盖面较高,考察角度较为系统,反应了我国近阶段的教育回报率水平和变动趋势。
根据得到的信息,本文认为应进一步重视教育对于提高收入的作用,尤其要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投资力度;要完善企业用工制度和工资决定机制,保障女性劳动者权益;要通过转型升级和发展新兴行业等措施使得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间的收入差异达到有效平衡。